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祭庙回来略问禅,苏墙莎径碧山前。
风疏远磬秋开讲,水响寒车夜救田。
蓝绶有香花菡萏,竹窗无寐月婵娟。
自惭政术贻枯旱,忍卧松阴漱石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天祭庙归来后的情景和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佛法禅理的向往。
"苏墙莎径碧山前"一句,设定了一种幽静、清新的环境,诗人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了与禅宗相关的交流或思考。"风疏远磬秋开讲"表明是在秋季,风吹动着寺庙中的磬石,这是佛教中用以唤醒众生,引起人们向善的象征。"水响寒车夜救田"则描绘了夜晚水车转动的声音,这可能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所听见的景象,也许暗示着一种救赎或劳作的情怀。
接下来的两句,"蓝绶有香花菡萏,竹窗无寐月婵娟",诗人通过对寺中花香和夜晚清辉的月光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状态。最后两句"自惭政术贻枯旱,忍卧松阴漱石泉"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在世俗职责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表明了他愿意暂时逃离那些责任,躲进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净化。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他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
不详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古县日初沉,轺车忽见寻。
不将迁客累,方认故人心。
无酒销寒漏,挑灯听远砧。
郏郊千里路,并辔未妨吟。
明可鉴秋毫,供吟属我曹。
隔年方得见,终夕敢辞劳。
冷向天心白,清临露掌高。
霜台相照处,寒色满蓝袍。
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冷湿流萤草,光凝宿鹤枝。
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
谁爱潺湲到水滨,春来唯有我来频。
沙边坐惯渔翁识,岸上行多白鸟驯。
髭发照看添霰雪,冠缨濯后少埃尘。
今秋更拟营蓑笠,冒雨冲风把钓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