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象正字

独居三岛上,花竹映柴关。

道广群仙惜,名成万事闲。

病多唯纵酒,静极不思山。

唯有逍遥子,时时自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独自居住在遥远的海岛之上,花木竹林环绕着简陋的柴门。
道路虽宽广,但群仙都珍惜这里的宁静,名声虽大,却无事可做,生活悠闲。
身体多病时,我只借酒浇愁,内心平静到极点,不再想念远方的山峦。
只有逍遥子,时常独自来去,享受这份自由自在。

注释

独居:独自一人。
三岛:遥远的海岛。
花竹:花木竹林。
柴关:简陋的柴门。
道广:道路宽广。
群仙:众多神仙。
惜:珍惜。
万事闲:无事可做。
病多:身体多病。
纵酒:借酒浇愁。
静极:内心平静。
思山:想念山峦。
逍遥子:逍遥的人。
自往还:独自来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享受孤独生活的心境。"独居三岛上,花竹映柴关"一句直接设定了诗人的居住环境,是在一个被花和竹林环绕的小岛上,隐逸于一个简陋的茅屋之中。

紧接着"道广群仙惜,名成万事闲"则透露出诗人对外界的超然态度。这里的“道广”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修炼方法,而“群仙”则是那些得道者,他们对于世间功名利禄的淡泊与超脱给予了赞美。

接下来的"病多唯纵酒,静极不思山"一句表明诗人虽然因为多病而不得不放纵于饮酒,但他内心却是无比的宁静,即使是在最为寂静的时候,也不再去思念外界的喧嚣。

最后"唯有逍遥子,时时自往还"则指出在这样的生活中,只有那些与诗人有着相似精神境界的人(即逍遥子)才能够来去自由地与诗人交流,这里的“往还”包含了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独行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乞食僧

擎钵貌清羸,天寒出寺迟。

朱门当大路,风雪立多时。

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满眼尽疮痍,相逢相对悲。

乱阶犹未已,一柱若为支。

堰茗蒸红枣,看花似好时。

不知今日后,吾道竟何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

军书日日催,处处起尘埃。

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

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

莫道苍苍意,苍苍眼甚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其一)

岳渎殊祥日月精,入尧金镜佐休明。

衣严黼黻皇恩重,剑折芙蓉紫气横。

玉甃金汤山岳峻,花藏台榭管弦清。

已闻图上凌烟阁,宠渥穹窿玉不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