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元府园亭杂咏.激湍亭

高轮转深渊,下泻石蟾口。

临之设轩槛,清绝更无有。

爱此山中来,应须坐良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巨大的车轮转动着深入深渊,水流从石蟾口中倾泻而下。
靠近山崖设立栏杆,这里的景色清新绝美,再无其他可比。
我喜爱这山中的宁静,想必应该坐在这里享受良久。

注释

高轮:巨大的车轮。
深渊:深深的山谷。
石蟾口:比喻山涧或瀑布的出口。
轩槛:栏杆或亭台。
清绝:极其清新。
应须:应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山中园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开篇两句“高轮转深渊,下泻石蟾口”生动地勾勒出了水流飞跃、跌宕起伏的画面,给人以动感。水从高处奔腾而下,形成了一个个小瀑布,既展示了水的力量,也映衬出山谷的深邃。

“临之设轩槛”一句,则是诗人站在这自然景观前,设置了一种屏障或栏杆,以便于欣赏和保护这个美丽的场所。这里的“轩槛”,不仅是实物,也象征着一种界限,区分了人造与自然的边界。

接下来的“清绝更无有”四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纯净无比的情感,这里所谓的“清绝”,既可以理解为水流之清澈,也可以理解为心灵之澄明。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赞美。

最后两句“爱此山中来,应须坐良久”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这片山林的喜爱,以及希望能够在这里停留更长时间,以便更好地享受和感悟大自然的情怀。这不仅是一种对景色的欣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亭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再和

问子瞻,何江湖,乃心魏阙君岂无。

胡为放浪检束外,日与隐者相招呼。

篮舆往往从以孥,灵运石壁无此娱。

穷深极险兴未已,岂复更惮梯登纡。

过客休誇衡与庐,天下此景君勿孤。

欲将文字写物象,当截无限春江蒲。

登高能赋属大夫,游览未厌嗟已晡。

安得世上有绝笔,尽取君诗妆在图。

此身之外何赢馀,成然而寐其觉蘧。

请看湖上人名逋,此子形相谁解摹。

形式: 古风

华山(其一)

岩头漠漠卫卿云,谷口纷纷张楷雾。

安得钩梯上石龟,欲看明星洗头处。

形式: 七言绝句

华山(其二)

石莲峨峨横紫霄,中泻万丈银河水。

安得大箭长八尺,欲与天神博于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纸]韵

厌虫

月出松坞明,露下莲塘清。

今宵好风色,独绕林下行。

百虫尔胡为,啧啧饶秋声。

求静不能得,我诗何由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