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春峡.老圃亭

昔君居隐鳞,投竿拂珊瑚。

今来寓谷口,结亭事春锄。

亭下十馀畦,蔚蔚富嘉蔬。

野果衔朱蕤,蔓实垂青桴。

篱根有蹲鸱,晨炊胜彫胡。

岂惟充君腹,邻里亦厌馀。

疏泉动地脉,硗确成膏腴。

谅彼汉阴人,假脩匪吾徒。

避俗柴桑翁,不复叹荒芜。

卷怀经纶手,治此一亩居。

知子非隐沦,聊以寓壮图。

人生出处分,礼义安可踰。

兹谋异樊须,甘事小人儒。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你隐居如鱼得水,钓鱼拂过珊瑚礁。
如今来到山谷口,建亭忙于春耕锄头。
亭下十几块菜地,繁茂丰富蔬菜。
野果挂红穗,藤蔓结满青实。
篱笆根处有田螺,清晨炊烟胜过雕胡米。
这不仅填饱你的肚子,连邻居也嫌多。
挖开泉水触动大地生机,贫瘠之地变得肥沃。
想那汉阴之人,修德并非我等独有。
避开尘世的陶渊明,不再感叹荒凉。
放下治国之才,只愿经营这片小屋。
我知道你并非避世之人,借此寄托宏图。
人生进退有度,礼仪怎能违背。
这样的打算超越了樊须,甘愿做小人的儒者。

注释

昔君:从前的你。
居隐鳞:隐居如鱼得水。
投竿:钓鱼。
珊瑚:珊瑚礁。
寓谷口:来到山谷口。
结亭:建亭。
春锄:春季耕作。
蔚蔚:繁茂。
蹲鸱:田螺。
晨炊:清晨炊烟。
谅彼:想那。
汉阴人:指陶渊明。
假脩:修德。
匪吾徒:并非我等独有。
柴桑翁:陶渊明。
荒芜:荒凉。
卷怀:放下。
经纶手:治国之才。
聊以:姑且。
壮图:宏大理想。
出处分:进退。
礼义:礼仪。
樊须:孔子弟子。
甘事:甘愿侍奉。
小人儒:小人般的儒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山谷中建亭、耕作、享受自然之美的景象。开篇“昔君居隐鳞,投竿拂珊瑚”写出了诗人过去曾经居住于幽深的山林之中,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状态。"今来寓谷口,结亭事春锄"则表明诗人现在选择在山谷之口建立一座亭子,并开始耕作,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接着,“亭下十馀畦,蔚蔚富嘉蔬。野果衔朱蕤,蔓实垂青桳”描绘了亭下田园丰饶多产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恩惠。而“篱根有蹲鸱,晨炊胜彫胡”则写出了早晨鸡鸣时分,厨烟升腾,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中间部分“岂惟充君腹,邻里亦厌馀。疏泉动地脉,硗确成膏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恩泽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满足和享受。而“谅彼汉阴人,假脩匪吾徒”则是诗人对于不同生活选择的理解与尊重。

后半部分,“避俗柴桑翁,不复叹荒芜。卷怀经纶手,治此一亩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避免,以及他在这片土地上的耕作和生活的热爱。而“知子非隐沦,聊以寓壮图”则是诗人对于自己选择隐逸生活的理解,并将其视为壮志未酬的一种实现方式。

最后,“人生出处分,礼义安可踰。兹谋异樊须,甘事小人儒”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接受,以及对传统礼仪与道德的追求和实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选择的一种超然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生活状态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隐逸自适、自得其乐的心境,以及他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坚守。

收录诗词(237)

杨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藏春峡.咏归堂

结庐东山阿,屹然俯全闽。

下有黄龙渊,浮光抱层云。

彼美谷口翁,杖策来往频。

明月自为友,顾影相为邻。

撷芷佩芳兰,不与麋鹿群。

虚堂发辉素,黄卷日相亲。

采薇芼晨羹,弋凫侑清樽。

曝日负岩窦,为童浴溪濆。

微吟曳双屐,踏破青苔纹。

归与自乐只,此意将谁论。

点狂圣所与,聊欲继馀芬。

形式: 古风

绝句

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

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碧沼寺

薄踪飘梗寄禅扃,偶到山间万虑清。

方愧轩裳奔走役,忍闻猿鹤怨啼声。

世情肯顾青衫老,公道惟均白发生。

事业不须频览镜,幻身堪比羽毛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牡丹

杨妃歌舞态,西子巧谗魂。

利剑砍不断,馀妖钟此根。

光华日已盛,栏槛岂长存。

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柏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