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联芳。
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
达生知有道,养性更传方。
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宰所作,名为《挽诸葛宣义二首(其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在这短小精悍的四句中,诗人运用了生动鲜活的意象和深邃含蓄的哲理,勾勒出一种超脱世俗、达观人生的境界。
“兰阶初擢秀,棣萼亦联芳。”这里借助于自然景物,比喻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初露端倪,并且这些美好的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兰草和棣萼都是香气扑鼻的花卉,象征着高洁和芬芳。
“幻化应难料,悲欢独两忘。”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变的感慨。幻化指的是世事如梦,如同幻影一般难以捉摸;而悲欢则是人生的常态,但在这种超然的境界中,人们应该忘却这些世俗的情感。
“达生知有道,养性更传方。”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活智慧和修养自我的追求。达生指的是理解生命,知有道则是认识到生命的真谛;而养性和传方,则是培育内在的本性,以及通过修行来实现个人的精神提升。
“一笑乘云去,谁知本不亡。”最后两句诗人以轻松自如的态度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向往。一笑,即面对一切以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态;乘云去,则是象征着灵魂的解放和升华。谁知本不亡,表明在这种境界中,自我意识的消融并非真正的消逝,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永恒存在。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生动的意象和超脱的境界,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追求生命真谛和个体解放的精神世界。
不详
世积乡闾望,公兼德齿尊。
谨身忘岁晚,接物等春温。
乐事人难比,馀功盗自奔。
平生可无憾,一劄疏明恩。
论姓君先薛,谈经我愧匡。
同登太常第,更接郑公乡。
别恨惊三纪,还书欠几行。
犹馀清夜梦,载月渡沧浪。
质粹言无玷,官清政有方。
能令邦国活,可但海沂康。
别乘归何早,闲堂乐未央。
伤心濑阳路,月澹水茫茫。
奏篇重彻冕旒前,欲挽银河荡八埏。
六计不为当世用,一编空受老人传。
规恢汉祚天方启,问讯南昌尉已仙。
遇合无人会成数,故山松柏惨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