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通倅刘由正二首(其二)

论姓君先薛,谈经我愧匡。

同登太常第,更接郑公乡。

别恨惊三纪,还书欠几行。

犹馀清夜梦,载月渡沧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刘宾的作品,属于古典诗歌中的绝句。诗人在此通过对友人的怀念和自我学识的反省,展现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与个人情感。

首先,“论姓君先薛,谈经我愧匡。”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刘由正(字君先)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在学问上的自谦。这里的“薛”应为“薛逵”,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善于解释《易经》。匡氏是古代著名的儒家家族。诗人通过与这些古代学者的比较,显露出自己对于学问的谦虚态度。

接着,“同登太常第,更接郑公乡。”两句则是对友情的追忆。“太常”指的是唐宋时期管理国家祭祀礼仪的官署,这里可能暗示两人曾共同参与过某种文化或学术活动。而“郑公”通常指的是郑玄,三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和经学家。诗人提及“接郑公乡”,很可能是在强调自己与这位古代学者的精神联系。

“别恨惊三纪,还书欠几行。”表达了对过去离别的惆怅,以及对于未完成学业的遗憾。这里的“三纪”指的是古代时间单位,一个纪等于三年。在古代文化中,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计算和记录,这里诗人可能是在强调自己对于学习和友情的珍视。

最后,“犹馀清夜梦,载月渡沧浪。”则是用梦境来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希望重返从前的愿望。这里的“犹馀”意味着依稀记得,“清夜梦”指的是在宁静的夜晚所做的梦,常常与思念和怀旧的情感相联系。而“载月渡沧浪”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想要乘着月光,穿越时空的波澜,去寻找那些逝去的美好瞬间。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学问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35)

刘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通倅刘由正二首(其一)

质粹言无玷,官清政有方。

能令邦国活,可但海沂康。

别乘归何早,闲堂乐未央。

伤心濑阳路,月澹水茫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钱贤良

奏篇重彻冕旒前,欲挽银河荡八埏。

六计不为当世用,一编空受老人传。

规恢汉祚天方启,问讯南昌尉已仙。

遇合无人会成数,故山松柏惨寒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陶宣义二首(其二)

季方当日缔华姻,曾款门阑列众宾。

一别清台频换岁,重逢上苑正回春。

白头自叹形容改,青眼相看笑语真。

回首不堪成永诀,西风吹泪堕衣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挽陶宣义二首(其一)

历数阴功满巨编,皇天佑善信昭然。

金闺密勿身通籍,云路连翩子著鞭。

贝叶经中无别想,白莲社里得真筌。

忽惊薤露传新唱,愁锁松陵柳泽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