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忆远曲,郎身不远郎心远。
沙随郎饭俱在匙,郎意看沙那比饭。
水中书字无字痕,君心暗画谁会君。
况妾事姑姑进止,身去门前同万里。
一家尽是郎腹心,妾似生来无两耳。
妾身何足言,听妾私劝君。君今夜夜醉何处?
姑来伴妾自闭门。嫁夫恨不早,养儿将备老。
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为郎求娶妾。
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
这首诗名为《忆远曲》,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老姑的孝顺与忍耐。诗中的女子深感自己嫁给丈夫后,对于老姑的照顾不力,同时也体现了她对于婚姻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首句“郎身不远郎心远”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身体上与丈夫相距不远,但心理上的距离却无法逾越。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子对丈夫及其家庭的关怀,以及她在这个家庭中的尴尬地位。
“水中书字无字痕,君心暗画谁会君”这两句诗使用了水中书字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复杂与深沉,反映出女子对丈夫内心世界的不解和孤独感。
“况妾事姑姑进止,身去门前同万里”则是女子在面对老姑时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虽然身体离开了,但心灵却像是与老姑隔着万里之遥。这种心理状态折射出她在家庭角色中的困境。
末尾几句“嫁夫恨不早,养儿将备老。妾自嫁郎身骨立,老姑为郎求娶妾。”表达了女子对于自己婚姻选择的后悔,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无奈。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属于丈夫,而老姑为了丈夫也接受了她这个媳妇。最后“妾不忍见姑郎忍见,为郎忍耐看姑面”则是女子在这种复杂关系中所表现出的忍让与孝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和内心的矛盾,以及她们为了维护家庭和谐所做出的种种牺牲。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燄煖。
西施自舞王自管,雪纻翻翻鹤翎散。
促节牵繁舞腰懒,舞腰懒,王罢饮。
盖覆西施凤花锦,身作匡床臂为枕。
朝佩枞玉王晏寝,寝醒阍报门无事。
子胥死后言为讳,近王之臣论王意。
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年年塞下丁,长作出塞兵。
自从冒顿强,官筑遮虏城。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丁口传父言,莫问城坚不。
平城被虏围,汉斸城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