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翁卷入山

已送山民归旧庐,子今复去我何如。

渐成老大难为别,早占清闲未是疏。

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

有人来问陶贞白,说与华阳何处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已经送山民回到他的老屋,你现在又要离开,我该怎么办呢。
我们渐渐长大,离别变得艰难,尽管你早早地找寻清闲,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对我疏远了。
你在小雨中耕种半畦药材,夜晚点着寒灯研读写信。
如果有谁来询问陶贞白的下落,就告诉他,华阳居士你住在哪里。

注释

山民:指住在山里的村民。
归:返回。
旧庐:老房子。
子:你。
复去:再次离开。
渐成:渐渐变成。
老大:年纪大了。
难为别:难以分别。
清闲:空闲时间。
疏:疏远。
小雨:细雨。
半畦:半块田地。
春种药:春天种植草药。
夜修书:夜晚研读书信。
陶贞白:古代隐士,这里代指友人。
华阳:地名或虚构的隐居之地。
何处居:居住在什么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作品《送翁卷入山》。诗人以送别友人翁卷入山为题材,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友人生活的关切。首句“已送山民归旧庐”描绘了友人回归山居的画面,暗示了友情的深厚;“子今复去我何如”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再次离开的忧虑和对自己孤独的自问。

“渐成老大难为别”表达了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离别变得更为感伤;“早占清闲未是疏”则称赞友人选择清闲生活,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即使朋友不在身边,也并不因此而疏远。

后两句“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通过描绘友人在山中生活的场景,展现了其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有人来问陶贞白,说与华阳何处居”借陶渊明(字贞白)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如果有人询问友人的去处,就告诉他们翁卷在华阳隐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认同和对其人品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送别的描绘和友人生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沉理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65)

赵师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

  • 号:灵秀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70~1219年

相关古诗词

送黄叔向谒杨伯子

尝闻事将坛,何得复儒冠。

口诵新诗句,身呈旧箭瘢。

赏因贫未受,愁拟醉相宽。

当伏湖州牧,应怜志士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蒋节推赴岳阳

君山那可上,四面是层波。

此地风烟古,前人赋咏多。

征帆冲雁字,官舍近渔歌。

况尔修真者,回仙必见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谢耘之无为

双旌虽有旧,道路亦劳形。

不用携书尺,惟当带酒瓶。

柘空淮茧白,梅近楚秧青。

尔以亲为请,仁人岂厌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辉上人再住空相

忽然闻受请,铁锡指秋风。

寺在寒城里,州居野水中。

生缘抛未尽,旧讲续应终。

不用相寻别,浮云去住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