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堂病归

春风汶水温,晓日徂徕寒。

之子衔病归,请予开一言。

予知去病术,为子陈大端。

予尝学圣人,试将道比论。

道病非一日,善医惟孔韩。

赏罚绝于周,孔笔诛其奸。

春秋十二经,王道复全完。

佛老炽于唐,韩刀断其根。

原道千馀言,生民复眠餐。

道病由有弊,邪伪容其间。

身病由有隙,风邪来相干。

子欲治斯道,绝弊道乃存。

子欲治子身,杜隙身乃安。

此理近古医,吾言有本原。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风中的汶水温暖如诗,拂晓的徂徕山却带着寒意。
你因病归来,希望我给予你一些指导。
我知道去除疾病的方法,现在为你阐述主要原则。
我曾学习圣人的智慧,尝试用道理来比较分析。
疾病的根源并非一时,唯有孔子和韩愈这样的良医能根治。
周代的赏罚制度公正严明,孔子的笔下揭露了邪恶。
《春秋》等十二部经典,彰显了王道的完整。
佛教和道教在唐朝兴盛,韩愈的思想像利剑斩断了他们的根基。
我曾写下千余字的论述,让百姓重新得到生活的安宁。
疾病源于弊端,虚假和欺骗得以滋生。
身体的病痛源于疏漏,风邪乘虚而入。
你若要治疗这个道理,首先要消除弊端才能保存它。
你若要治愈自己,必须堵塞漏洞才能获得安宁。
这个道理接近古代医学的智慧,我的言论有其根本依据。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
汶水:河流名,此处象征温暖。
徂徕寒:徂徕山早晨的寒冷。
之子:你,指对方。
病:疾病,也可指社会问题。
开一言:给予指导或建议。
去病术:去除疾病的方法。
圣人:道德高尚的人,如孔子。
道比论:用道理进行比较和讨论。
孔韩:孔子和韩愈,代表正直的医者。
周:周朝,以其公正法制著称。
孔笔:孔子的智慧和批判。
佛老:佛教和道教。
韩刀:韩愈的思想,比喻犀利的批判。
生民:百姓。
邪伪:虚假和欺骗。
杜隙:堵塞漏洞。
本原:根本和来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石介的作品《送李堂病归》,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传统医学知识的自信。诗中通过春风和暖、晓日清寒的自然景象,烘托出朋友因病返回家乡的情境,并表达了诗人愿为朋友提供治疗建议的心意。

诗人自称“予知去病术”,显示其对医道有所了解,并自信能够帮助朋友解决健康问题。接着,诗人提到了“圣人”、“孔韩”的高超医术,这里指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孔子和韩愈,他们不仅在医学上有很高造诣,而且也被赋予了道德和法律裁判的智慧。

接下来的几句,“赏罚绝于周,孔笔诛其奸。春秋十二经,王道复全完。”表达了对古代周朝法治和儒家经典《春秋》的尊重,这里的“孔笔”指的是孔子的教诲,用以比喻诗人对于朋友健康问题的诊断和建议具有权威性。

然后,诗中提到佛教和道教在唐代的盛行以及韩愈对这些异端思想的批判。这表明诗人对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根基,并且能够区分正邪,辨别真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知识。

最后几句“原道千馀言,生民复眠餐。道病由有弊,邪伪容其间。身病由有隙,风邪来相干。”表达了诗人对传统医学理念的认同,即认为人的疾病源于内在的不平衡和外来的邪气侵袭,而治愈之道在于恢复身体和精神的自然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古代文化和医疗智慧的呼应,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健康的关怀,以及对于传统医学知识的自信和认同。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进士高枢拱辰

韩门有李汉,柳氏得晦之。

其道卒无患,二子为藩离。

吾才诚驽弱,十年空孜孜。

韩阃与柳阈,岂敢辄潜窥。

二氏方肆行,斯文日已衰。

手持万丈斧,欲往断其枝。

以次及根柢,使不复蕃滋。

高生吾之婿,乃肯从吾为。

示我文一编,言辞不葳蕤。

翅羽虽尚短,已去磨尾箕。

气力虽未全,已能搏蛟螭。

吾日觉老大,韩柳难企斯。

吾子年始壮,勇若熊与罴。

李汉不足慕,晦之当并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冯司理之任彭州

李白诗中蜀道难,把诗试读泪汍澜。

江形诘曲千回折,岭路崚嶒万屈盘。

登陟去年腰仅折,追思今日鼻犹酸。

此行君不同屯蹇,五马相知旧长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其二)

伯乐之厩无驽骀,豫章之林多瑰材。

相君新坐碧油幢,之子直上黄金台。

秋风萧萧动笳鼓,落叶摵摵鸣樽罍。

将军手持十万骑,阵前号令如疾雷。

从事借筹为决胜,运于掌上何恢恢。

蠢兹元昊命蝼蚁,西师堂堂难当哉。

况我贤相贤从事,北门无忧宜大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其一)

吾家泰山徂徕间,浓岚泼翠粘衣冠。

君来访我茅屋下,正值山色含春寒。

终日把酒对山坐,几片山色落酒盘。

峰头云好望无倦,篘里酒多倾不乾。

临行再拜慇勤别,请我一言披心肝。

吾贫无钱以赠君,门前峨峨横两山。

愿君节似两山高,眼看富贵如鸿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