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朱卿挽词(其六)

七十古云稀,公忠况未衰。

言常思悟主,老更惜明时。

雪发丹心被,君恩宝剑知。

如何天不慭,直道竟何施。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古来七十已算稀,公忠精神依旧在。
言语常常思主恩,年老更加珍视清明时。
白发丹心显忠诚,君王深恩如宝剑铭记。
为何苍天不长久,正直之道将何去何从。

注释

七十:指年纪大。
古云:古人常说。
公忠:公正忠诚。
况:何况。
衰:衰退。
言常:言语常常。
思悟:思考领悟。
主:君主。
老更:年纪更大时。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雪发:白发。
丹心:赤诚之心。
被:显现。
君恩:君王的恩德。
宝剑:象征忠诚的宝剑。
如何:为什么。
慭:眷顾。
直道:正直之道。
竟:最终。
施:施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名为《光禄朱卿挽词(其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挽歌,即哀悼逝者的诗歌。

“七十古云稀,公忠况未衰。”

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不衰的忠诚品质的赞美。古人常以七十为高寿,这里的“七十古云稀”可能指的是逝者生前已经是一个高龄的人物,而“公忠况未衰”则强调了他即使到了高年,仍然保持着不减的忠诚和节操。

“言常思悟主,老更惜明时。”

这里诗人表达的是对逝者生前言行的回忆和理解,以及对于逝者的晚年愈发珍视光明时代的情感。诗人可能在暗示逝者是位品德高尚的人物,即便到了老年,也更加珍惜那些能够展现其忠诚与智慧的时刻。

“雪发丹心被,君恩宝剑知。”

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的形象和他对君恩的感怀。诗中“雪发”指的是头发如雪,表明逝者年事已高,而“丹心被”则是形容他的忠诚之心犹如红色的宝石,坚不可摧。“君恩宝剑知”意在表达他对于君主的恩惠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激,就像对待宝剑一样珍贵。

“如何天不慭,直道竟何施。”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逝者离世后的哀叹与无奈。诗中“如何天不慭”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去世感到震惊和悲痛,而“直道竟何施”则是在询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该怎么办,只能是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已。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品德的赞美,以及诗人个人的哀悼与回忆,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逝者的崇高评价。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光禄朱卿挽词(其五)

畴昔始龙馆,能声到海隅。

兆民方菜色,境政独蒲卢。

尚赖德弥邵,安知今也无。

犹闻江左郡,荒政徯来苏。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光禄朱卿挽词(其四)

南国旧书生,今谁老更荣。

朱轓频补郡,白首到名卿。

牧守惟司命,官曹任老成。

道孚姑已矣,何患不声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光禄朱卿挽词(其三)

省寺官联贵,曾升社稷臣。

双瞻观日月,接迹望星辰。

锡爵虽开国,封侯未富民。

天扉如可到,直拟问通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光禄朱卿挽词(其二)

要路多知己,期公集有庸。

行趋青琐闼,荣拜紫泥封。

帝室常虚席,侯邦久卧龙。

空馀遗爱颂,安得镂斯镛。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