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和气应鼙鼓,喜色上辕门。
貔貅万骑,争相庆主将佳晨。
遥望九霄上阙,霭霭庆云澄处,一点将星明。
天瑞不虚应,人杰岂虚生。况君家,名将旧,有元勋。
上方拊髀,要资颇牧作长城。
管取斋坛入拜,会见凯歌归奏,振起旧家声。
与国同休语,王府又重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喜庆的场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军功和将领的赞美之情。开篇“和气应鼙鼓,喜色上辕门”两句,设定了一个节日或胜利后的欢腾氛围,“和气”指的是祥瑞之气,“鼙鼓”则是古代用于庆典的乐器,而“喜色”、“辕门”皆形容欢乐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貔貅万骑,争相庆主将佳晨”更强化了这种氛围,“貔貅”是古代用来装饰军旗的神兽图腾,象征着威武和权贵,而“万骑”则形容众多兵马,两者结合,展现出一番盛大的场面。将士们争相庆祝主将在佳晨(即良辰吉时)的胜利,这里的“佳晨”暗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
诗中接着写道:“遥望九霄上阙,霭霭庆云澄处,一点将星明。”这里通过远眺高空中的宫阙与祥瑞之气,以及“一点将星”(可能指的是某颗象征军功的星宿),诗人表达了对主将功绩的仰望和赞叹。
紧接着,“天瑞不虚应,人杰岂虚生。”这两句是对上述场景和人物的总结性评价,“天瑞”指的是天赐的祥瑞之物或现象,而“人杰”则直接点出了将领的英杰非凡。这里通过否定之词“不虚”、“岂虚”,强调了这些美好事物和人物的真实存在与价值。
至于“况君家,名将旧,有元勋。”一句,则是对这位主将家庭背景的点明,其家族历史上有过辉煌的军功,“元勋”可能指的是某次重要的战役或功绩。这里诗人通过提及其家族背景,更增添了对其个人军功的肯定。
最后两句“上方拊髀,要资颇牧作长城。管取斋坛入拜,会见凯歌归奏,振起旧家声。”则是对这位将领未来可能的壮举和家族荣耀的展望,“上方”指的是帝王所居之地,“拊髀”意味着关心或保护,而“要资颇牧作长城”则可能隐喻着对边疆的防御与拓展。后面两句,诗人预祝这位将领能够凯旋而归,并以此振兴其家族往日的荣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一场军事胜利及其带来的喜悦氛围,演绎得淋漓尽致。
不详
瑞应杉溪县,光动极星宫。
人间盛事此日,岳降自高嵩。
庆兆三阳开泰,散作一团和气,无地不春风。
眉寿八千岁,今代黑头公。听剑履,上星辰,此行中。
况金瓯姓字,当路那已达宸聪。
管取凤池新命,来自虎关上阙,明日到花封。
王室要师保,叔父勿居东。
人品如君,人尽道,士林横绝。
那更是、关西流庆,三山英杰。
欣遇当年神降日,又逢初度阳生月。
把八千馀岁祝君龄,为君说。君自有,封侯骨。
君不是,栖鸾客。况如今东阁,正收人物。
坦腹素知王逸少,求贤不必商岩说。
便明朝、有诏自天来,君王礼。
云外朝阳照古台,千岩宿雾一时开。
使君久负登临约,今日朱轓特地来。
溪头梅是去年花,閒日初长径竹斜。
向晚孤烟三十里,不知樵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