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汝南早晨的公鸡喔喔啼叫,城头上的鼓角声显得宁静祥和。
路边的老人们回忆起过去的事情,相互间感动得热泪盈眶。
老人们止住哭泣上前说话,因为官军进城百姓们并未察觉。
忽然间他们惊讶地发现已经过了元和十二年,又回到了天宝年间太平的时光。

注释

汝南:地名,古代郡县名。
晨鸡:清晨的公鸡,象征新的一天。
喔喔鸣:公鸡打鸣的声音。
城头:城墙之巅。
鼓角:古代用于发号施令的乐器。
音和平:声音平静和谐。
忆旧事:回忆过去的事情。
收泣:停止哭泣。
致辞:讲话,述说。
官军:朝廷军队。
人不知:百姓们没有察觉。
元和十二载: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
重见:再次见到。
天宝承平: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唐朝最繁荣时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结束后和平恢复的情景。开头两句“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战争的恐怖与和平的可贵,晨鸡的啼叫与城头上军鼓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特殊的和谐之声。第三句“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则透露出了战乱中生灵所受的创伤,以及对和平到来的感激之情,老人的泪水是对往昔苦难的释放,也是对现实安宁的珍惜。

第四句“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表明在战争结束后,人们对于新秩序的接受和适应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无奈与顺从。最后两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则是诗人对历史周期性的思考,对于曾经美好时代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和平的珍视。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刘禹锡对于战争与和平深刻的情感,以及他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将战后社会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平蔡州三首(其三)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闲,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形式: 古风

白太守行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溪。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

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

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

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

夸者窃所怪,贤者默思齐。

我为太守行,题在隐起圭。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形式: 古风

龙阳县歌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