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南望八韵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

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

鹢带云帆动,鸥和雪浪翻。

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

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

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

郡中登眺处,无胜此东轩。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我不厌倦向东南方向远望,坐在江边的楼上对着大海的入口。
风浪生成有规律,天空与水面交融看不到分界线。
像鹢鸟带着云帆在移动,鸥鸟伴随雪花般的浪花翻飞。
鱼盐聚集形成了市场,炊烟升起形成了一座座村庄。
阳光照在水面上像破碎的金波,山峰上点缀着繁密的亮点。
秋雁千里南飞传递着秋意,黄昏时猿猴的一声啼叫。
已经舒展了我烦闷的心情,也开启了我病眼的昏暗。
在这郡中登高远望的地方,没有比这东轩更美的了。

注释

不厌:不嫌,不觉得厌倦。
东南望:向东南方向远望。
江楼:江边的楼房。
海门:大海的入口。
风涛:风浪。
有信:有规律。
天水合:天空与水面交融。
鹢:古代画在船上的鹢鸟图案,这里代指船。
鸥:鸟类,常在水边活动。
鱼盐:捕鱼和贩盐,代指渔业和盐业。
烟火:炊烟,代指生活气息。
日脚:阳光照射在水面上的影子。
金波:形容阳光照在水面上的景象。
峰头:山峰的顶端。
钿点:像镶嵌的珠宝,形容山峰上的亮点。
送秋:传递秋天的信息。
报暝:报告黄昏的到来。
烦襟:烦闷的心情。
病眼:视力不佳的眼睛。
郡中:郡城之中。
登眺:登高远望。
无胜:没有比...更美的。
东轩:东边的轩窗或亭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海相望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光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作者白居易在唐代文学上的高超技艺。

"不厌东南望,江楼对海门" 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无限广阔的视野,东南方向的美景令人沉醉。"风涛生有信,天水合无痕" 描述了大自然中风和水的完美结合,既有动感也展示了静谧。

接下来,"鹢带云帆动,鸥和雪浪翻" 这两句以鸟类比喻船只,生动地展现了海面上的活跃景象。"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则描绘了人间的繁华与静谧相结合的场景。

"日脚金波碎,峰头钿点繁" 这两句诗用光线和色彩勾勒出山川之美,让人仿佛能听见阳光在水面上跳跃的声音。"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 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以及远方传来的鸟鸣声。

最后,"已豁烦襟闷,仍开病眼昏" 表达了一种心境的变化,从烦恼到豁然开朗,但又因目疾而感受到身体上的不适。"郡中登眺处,无胜此东轩" 结尾则是对登高望远处所在的赞美,认为这里的景色无与伦比。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意象丰富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广阔江海之景,又有人间烟火的世界。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三相公

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

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

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

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

昨卧南城月,今行北境春。

铅刀磨欲尽,银印换何频。

杭老遮车辙,吴童扫路尘。

虚迎复虚送,惭见两州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

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

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

忽见千花塔,因停一叶舟。

畏途常迫促,静境暂淹留。

巴曲春全尽,巫阳雨半收。

北归虽引领,南望亦回头。

昔去悲殊俗,今来念旧游。

别僧山北寺,抛竹水西楼。

郡树花如雪,军厨酒似油。

时时大开口,自笑忆忠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对酒自勉

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

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荣宠寻过分,欢娱已校迟。

肺伤虽怕酒,心健尚誇诗。

夜舞吴娘袖,春歌蛮子词。

犹堪三五岁,相伴醉花时。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对酒吟

一抛学士笔,三佩使君符。

未换银青绶,唯添雪白须。

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

履舄从相近,讴吟任所须。

金衔嘶五马,钿带舞双姝。

不得当年有,犹胜到老无。

合声歌汉月,齐手拍吴歈。

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