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
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迥空。
年年不可值,还似命难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月夜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开篇“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直接设置了一个阴冷、多变的气氛,似乎预示着不平静的夜晚。紧接着,“坐无云雨至,看与雪霜同”,诗人在室内就能感受到外界的变化,雨水仿佛带着寒意,与雪和霜相似,这种对比增强了夜晚的阴冷感。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迥空”一句,则描绘出诗人心中的惆怅与孤独。这里,“抱湿”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之湿润,即忧伤的情绪,而“离遥海”则是对远方的眷恋或是对某种事物的无奈。“倾寒向迥空”更深化了这种孤寂,仿佛诗人将自己的凄凉倾泻给广阔天际。
最后,“年年不可值,还似命难通”,诗人通过月夜的景象,触发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每一年都无法留住,每一年的月亮似乎在提醒着诗人,对生命的珍惜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也充分利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特有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万里巴江水,秋来满峡流。
乱山无陆路,行客在孤舟。
汹汹滩声急,冥冥树色愁。
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
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
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
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
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
维舟绿溪岸,绕郡白云峰。
将幕连山起,人家向水重。
短才无独见,长策未相逢。
所幸分尧理,烝民悉可封。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
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
况此年犹少,酬知足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