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里巴江水,秋来满峡流。
乱山无陆路,行客在孤舟。
汹汹滩声急,冥冥树色愁。
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
万里巴江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面对壮阔景象时的心境。秋季的到来使得江水充盈,满峡流动,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在这广袤的自然画卷中,诗人指出“乱山无陆路”,表明了一个旅行者在崎岖山地中找不到一条直达目的地的道路,这里的“乱山”象征着复杂和艰难,而“无陆路”则是对现实困境的直接描写,体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挑战。
接着,“行客在孤舟”,孤独的旅者只能乘坐一叶扁舟,在这茫茫江水中前进,这不仅是对当下处境的写照,更是在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无助。这种情感的投射,通过“汹汹滩声急”来加强,那激流澎湃的声音象征着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在“冥冥树色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化。这里的“冥冥”形容树木的颜色,是一种淡远而又带有忧郁的情绪,反映了诗人的愁思。
最后两句,“免为三不吊,已白一生头”,则是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诗人通过“免为三不吊”暗示了对于某些事情的放弃或无奈,而“已白一生头”则直接表达了年华老去、时光易逝的哀叹,这里的“白头”不仅是外表的改变,更是内心对生命流程和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万里巴江水这一自然景象,展现了个人的孤独与寂寞,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奈和哀愁。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入境当春务,农蚕事正殷。
逢溪难饮马,度岭更劳人。
想取烝黎泰,无过赋敛均。
不知成政后,谁是得为邻。
维舟绿溪岸,绕郡白云峰。
将幕连山起,人家向水重。
短才无独见,长策未相逢。
所幸分尧理,烝民悉可封。
家临浙水傍,岸对买臣乡。
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苦吟身得雪,甘意鬓成霜。
况此年犹少,酬知足自强。
归家来几夜,倏忽觉秋残。
月满方塘白,风依老树寒。
戏鱼重跃定,惊鸟却栖难。
为有门前路,吾生不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