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缶歌当行路难十五章(其十四)

大对不得董仲舒,马扬骫骳羞小儒。

升堂执经称弟子,苦立颛门争姓氏。

天老地典今已亡,但留芜秽充縢囊。

何人锐笔斲元气,眼中光景供凋伤。

有书如山积不读,绕壁啁啾古魂哭。

袒衣便便大贾腹,中有肥肠贮鱼肉。

鱼肉日餍身日肥,彼呫哔者空詅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拊缶歌当行路难十五章(其十四)》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

首句“大对不得董仲舒,马扬骫骳羞小儒”,以董仲舒和马扬为对比,暗指在学术界,那些所谓的“大对”(即权威、正统的观点)往往被一些表面文章、形式主义所掩盖,而真正的学者(小儒)却因坚守学术本真而受到羞辱。这里讽刺了当时学术界的形式主义和对真正学问的忽视。

接着,“升堂执经称弟子,苦立颛门争姓氏”进一步描绘了学术界的浮夸风气,那些自称为弟子的人,只是在表面上追求学术地位,而实际上却在门户之见中争斗,只在乎自己的姓氏地位,而非学术本身。

“天老地典今已亡,但留芜秽充縢囊”则指出,过去的学术传统和精髓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砌,比喻为装满杂乱书籍的书囊。

“何人锐笔斲元气,眼中光景供凋伤”表达了对那些破坏学术根基、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的批评,暗示有人为了个人目的,不惜损害学术的纯洁性。

“有书如山积不读,绕壁啁啾古魂哭”揭示了读书人的虚伪,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书籍,但却不真正阅读,仿佛是古人的灵魂在墙壁上哀叹。

最后,“袒衣便便大贾腹,中有肥肠贮鱼肉。鱼肉日餍身日肥,彼呫哔者空詅痴”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只关注物质享受、不思进取的人,他们的身体日益肥胖,内心却空虚无知,讽刺了社会上那些只追求物质满足、精神贫瘠的现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反映了他对学术、道德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拊缶歌当行路难十五章(其十五)

乱愁积草芟益多,楚人拊缶秦人歌。

歌如遏抑缶如激,能使闻者心违和。

黄鹄不翔天峨峨,寒云拂落庭前柯。

山容凄凄不肯绿,疏绿森森是檐竹。

抱衾听蛩隔竹屋,同病佳人各空谷。

佳人颜色今不红,意之所许言谁通?

我歌有竟愁无穷,奈何困我霜风中?

形式: 古风

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一)

十年易三姓,门户多改移。

高槐当断垣,叶尽无鸟依。

初旸照霜白,庭草萎以凄。

饿犬逐病猫,过牖惊黄鸡。

缅怀夙所历,境在心终疑。

晨昏有沧桑,风雪谁预期?

形式: 古风

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二)

北庭两荆树,耀日敷紫英。

自作枯朽摧,陂地馀荒青。

可怜院南竹,洁绿能媚晴。

谁搜云底风,复觅湘环声。

石隙多斜阳,照见苔色明。

苔色苍以黄,蹊断苦难行。

空抚樱桃枝,感彼芳华零。

形式: 古风

过谢家塘少时故居感作六章(其三)

高楼面东敞,眺及江上山。

夙岁吾读书,伴有湘娥鬟。

朝云如轻罗,静熨帘光寒。

狎我吟声低,黄鸟啼复閒。

振袂重此登,欲倚无完阑。

仰警天鸿孤,俯惜城柳残。

依然门外河,东去咽流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