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二事(其二)

投身螭魅域,宁免众鬼欺。

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

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

从以众妖鸟,纷披鸣树枝。

训狐当傍叫,破獍随后啼。

斯须哭土枭,次第嘷狐狸。

睢盱恣陵傲,踸踔争新奇。

变态遂百出,殽然当此时。胡为乃历兹,侧伫成?眙。

其始为股栗,惨悽粟生肌。

惧以柔脆躯,遂为众鬼糜。

其中稍自定,注视但嗟咨。

其终乃释然,坚坐翻愉怡。

鬼见不为动,技穷将罢归。

人命固有常,此物终何为。

迟留待明发,请与众鬼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恐怖场景,充满了鬼魅妖怪,营造出一种阴森诡异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描述一段灵异体验,或是对某种现实生活中的迷茫与困惑的一种隐喻。

“投身螭魅域,宁免众鬼欺。”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充满妖魔鬼怪的环境,诗人的自我投入其中,似乎在寻求一种解脱或是挑战。

“黄昏风雨集,所向道路迷。”这个意象强调了时间与空间的混乱和迷失,黄昏加上风雨,更增添了一份恐怖感。

接下来的几句:“一鬼在前啸,群鬼争和之。从以众妖鸟,纷披鸣树枝。”通过鬼啸和妖鸟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超自然的氛围,让人感觉到一种被包围的恐惧。

“训狐当傍叫,破獍随后啼。斯须哭土枭,次第嘷狐狸。”这里的狐和獍可能象征着某种狡猾与凶猛,而哭泣的土枭(一种古代传说中的鬼魂)和嘷叫的狐狸,则增添了一份悲哀。

“睢盱恣陵傲,踸踔争新奇。变态遂百出,殽然当此时。”诗人对这种恐怖场景的描绘达到了一个高潮,各种鬼怪的形态和行为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胡为乃历兹,侧伫成?眙。”这里似乎是在反问,这种情境是如何形成的,或许诗人在寻找一种出口或解答。

“其始为股栗,惨悽粟生肌。惧以柔脆躯,遂为众鬼糜。”这几句可能在表达对这种环境的恐惧和无奈,以及对自我生命的脆弱感受。

“其中稍自定,注视但嗟咨。”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但这种平静又被周围的鬼怪气氛所打破。

“其终乃释然,坚坐翻愉怡。鬼见不为动,技穷将罢归。”最后几句描绘了诗人从恐惧中解脱出来,达到了某种内心的平和和超越,但这种解脱又是因为对现实的无奈和放弃。

“人命固有常,此物终何为。迟留待明发,请与众鬼辞。”结尾几句反思了生命的宿命,以及这些鬼魅妖怪在人生中的意义和它们最终的去向。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恐怖场景的描绘,探讨了人性的脆弱、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感事二事(其一)

西山一丸药,终当持遗亲。

奈何嗜利者,藉口托爱君。

太真绝袖去,中兴为名臣。

功业竟谁归,老妪终苦辛。

大恩竟不报,初无乌鹊仁。

形式: 古风

溪上行

垂阴覆绿波,檀栾影空注。

傍有微径通,穿云向何处。

形式: 五言绝句

溪水

溪水东流去,何时合大江。

岂无双鲤鱼,附书还故乡。

不忧溪水迟,所恨垄坂长。

临流一叹息,四顾山苍苍。

形式: 古风

驽马固多肉,元鹤原骨轻。

以彼栈豆意,方此云霄情。

汨汨世纷远,萧萧中虑盈。

将寻包道士,一问升天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