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从兄显祖画卷

家有十步池,引水蓄百鱼。

室有三尺墙,种竹满四隅。

令其泉上有石,竹中通渠;穿径之笋,不以入餐;

过桥之鱼,不使上竿。鱼皆习主人,已忘江湖思。

修竹何娟娟,亦敛干霄姿。主人不归归有时。

主人有一弟,倜傥素好奇。

曾就主人宿,爱此半亩之竹一亩池。

奇石落落,清流澌澌。掩户十日卧,出关百里驰。

莲华峰头揽明月,挂尔溪边屋角之南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居所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的“十步池”、“百鱼”、“三尺墙”、“四隅竹”,构建了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庭院景观,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高雅品味。池塘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墙壁上的竹子四季常青,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庭院内的细节,如在泉水之上放置石头,竹林中开凿小渠,既美观又实用。他强调了鱼儿与竹笋的自然生长状态,没有人为的干预,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的哲学思想。同时,这种设计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诗中还提到了“主人”与“主人的一弟”的互动,他们对这片竹林和池塘的喜爱,以及偶尔的相聚,增添了人情味,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共同欣赏,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诗中通过“莲华峰头揽明月,挂尔溪边屋角之南枝”这样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广阔的自然空间,月亮、山峰、溪流、屋角,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赵大至得孙大入关之信兼闻蒋表弟良卿欲入都城东酒徒无一人居里者感赋此首近简黄二杨三徐大

一岁居里倾千壶,两年为客偿宿逋。

城东日日添酒垆,城西时时出酒徒。

城东酒楼一十六,城中少年出相续。

酒翁叹息酒妪愁,可惜少年皆远游。

少年谁最狂,雅数孙与黄。

就中短赵差有检,结束身手趋吟场。

东风吹春入酒楼,当时年少百不忧。

三更酣春楼上头,红烛光满楼前洲。

骑龙弄凤世不惊,只有酒家知姓名。

城东城西路回惑,只有酒家门径识。

酣嬉落魄非可常,一朝饯我束急装。

浓云浮江雨暗海,海风吹人颜面改。

离家岂独无酒筵,太息总无诸少年。

出门各历路万千,前后差喜皆游燕。

酒徒十辈五得官,余者不免谋饥寒。

孙郎苦恋里中乐,昨亦襆被辞江干。

新春忽梦晴溪曲,暗识溪南草应绿。

醉尉衙前碧月圆,蘋风乍转春流足。

花枝纵好酒纵醇,我识一城无酒人。

岂惟花发无酒人,兼恐减却楼头春。

春去春复来,春情忽然失。

朱颜变苍颜,黄金铸不得。

君不见,少年虽归非昔日,又有城东少年出。

形式: 古风

送崔二景俨南归读书并就婚

忆昨同醉长安之酒楼,少年十辈君不浮。

忆昨同跨郊坰之骏马,偕游七人君最雅。

君才岂比凡少年,我意雅欲追前贤。

长安城中与君友,五度碧月联吟肩。

我交于世皆苍老,朱贾沦亡益悲悼。

吾曹缓急须托身,讵敢相轻此年少。

我感古人志行超,虽未绝交能寡交。

身今纵贱有殊禀,冀与一世回轻爂。

十年此志不暂忘,世人不知谓我狂。

乡闾益复盛嘲毁,并以余论加孙郎。

畏谗一室居疑蛰,昨者孙郎有书及。

我谋于众谢不敏,君独不辞乎燥湿。

亦知人生饶缓急,难尔少年尤独立。

朱门纨绮艳障天,独出英英矫余习。

吾侪快意得一朋,如入玉陛升金门。

急持一书报远人,谓此年少非常伦。

离风昨风吹原野,花叶纷披已成夏。

交君未久别念侵,独持一杯与论心。

酒楼花开三面阴,马蹄浮红五尺深。

燕秦十年游,近始抵乡土。

晏公祠外箫鼓喧,竞渡来看日端午。

离程关陇复数千,南瞻无家有墓田。

桑根草堂富经史,举半赠子穷雕镌。

识君不嫌迟,别君不嫌早。

读书溪南柳阴好,新妇窗前月痕皎。

人生聚散殊草草,君不见,百回相思令人老。

形式: 古风

将出都门留别黄二(其一)

抛得白云溪畔宅,苦来燕市历风尘。

才人命薄如君少,贫过中年病却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二十首寄意并寄芮光照杨毓舒两布衣(其一)

朝耕山上田,颇苦赤日酷。

雨气来北山,蜻蜓满空谷。

家遥糇粮具,释耒坐石屋。

日晚牵犊归,下山泥没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