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同叔韬彦时游崇山兰若

习静厌纷扰,幽寻给孤园。

翛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

一鸟落天镜,千花秀禅门。

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

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

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初秋同叔韬彦时游崇山兰若》描绘了诗人追求宁静与超脱的心境。首句“习静厌纷扰”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对静谧生活的向往。接着,“幽寻给孤园”写出了诗人独自寻访幽静之地,仿佛进入了桃花源般的理想世界。

“翛然香林下,似得桃花源”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愉悦,以“香林”和“桃花源”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观察到“一鸟落天镜”,以自然景象寓意心境如镜,万物皆可观照。同时,“千花秀禅门”则寓言佛法无边,禅意盎然。

“纷吾道机浅,谬接甘露言”流露出诗人自谦之意,承认自己修行尚浅,却有幸聆听高深的佛法教诲。接下来,“月色隐秋思,荷香清夜魂”通过月色和荷香引发深夜的沉思,展现出诗人对禅理的深入体验。

最后两句“终希偶缁锡,永矣超尘喧”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僧侣生活,彻底超脱尘世的喧嚣,追求永恒的清净。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心灵之旅,展现了其对佛教禅修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虚白子水墨图为陈思孝题

开图见嵩山,妙趣忽已领。

濛濛花源阴,窈窕多灵境。

石洞閟苔纹,天窗逗云影。

迎秋鹖冠凉,先雪荷衣冷。

长夜何所闻,龙鸣在西顶。

形式: 古风

题画二首(其二)

鹖冠饭雕胡,分与时人浅。

道存心自玄,岂必泉萝远。

绿水净鸣琴,空林对虚馆。

山中春桂枝,倏尔飞霜满。

寄语青云人,投簪事应晚。

形式: 古风

偶书醉樵扇头

幽谷夜来雨,遥岑积鲜云。

山光与潭影,清辉并在君。

佳期发琴兴,念尔鸾鹤群。

何为解萝薜,怅然坐离分。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梅城小景

沧江湛回流,荒城出花屿。

海色明远洲,岚光过新雨。

渔家孤笛秋,烟火疏林暮。

漠漠天际帆,苍苍鸟边树。

若人静者流,持竿得真趣。

取乐非取鱼,日斜忘归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