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王辟之

高唐不是那高唐,风物由来各异乡。

若向此中求梦雨,只应愁杀楚襄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调王辟之》为题,由宋代诗人黄廉所作。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高唐”这一典故与现实情境相对照,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差异的感慨。

首句“高唐不是那高唐”,直接点明了主题,即“高唐”并非彼时彼地的“高唐”。这里的“高唐”借用了楚国神话中的典故,指的是巫山神女与宋玉的故事,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爱情或梦境。通过“不是那高唐”的表述,诗人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落感。

次句“风物由来各异乡”,进一步阐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诗人指出,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环境,都因地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貌。这不仅是对地理空间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多样性的肯定,暗示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下所感受到的情感和认知的差异。

后两句“若向此中求梦雨,只应愁杀楚襄王”,则将话题引向了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入思考。诗人设想如果在当前的环境中寻找过去的梦境(“梦雨”),只会让楚襄王(此处借指追求理想的人)感到极度的忧愁和失望。通过这个假设,诗人表达了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和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的深刻洞察。同时,也暗含了对追求者情感状态的同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唐”这一典故的现代解读,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情感体验以及理想追求与现实局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

黄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劝学

河东人物气劲豪,泽州学者如牛毛。

大家子弟弄文墨,其次亦复誇弓刀。

去年校射九百人,五十八人同赐袍。

今年两科取进士,十子钓海顿灵鳌。

迩来习俗益迁善,家家门户争相高。

驱儿市上买书读,宁使田间禾不薅。

我因行县饱闻见,访问终日忘勤劳。

太平父老知此否,语汝圣世今难遭。

欲令王民尽知教,先自乡里蒸群髦。

古云将相本无种,从今著意鞭儿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留题洪庆观

隔岸山如戏狮子,背看松林闲掉尾。

天际苍茫落数峰,青虬下饮黄河水。

洪涛日夜洗崖脚,容易沙洲忽生嘴。

浮岚积霭增气象,因抱汤城来迤逦。

圣世封疆属乡县,令宰衙门对山起。

朝看片云浮檐栋,暮雨逡巡周百里。

可怜居民老苍翠,未省劳生有尘滓。

乘轺亦复愧斯人,特地邮亭解行李。

形式: 古风

过灵泉寺(其一)

乌噪僧眠春昼迟,松阴楼殿日高时。

入门未脱征裘立,拂壁先看学士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过灵泉寺(其二)

六年道路三经此,山色泉声似故人。

惭愧老僧相慰问,官郎何事过门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