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凉州尹台寺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北方大地三月过半,梨树花朵如今初绽。
随着老和尚一起用餐后,又登上了夫人的阁楼。
清脆的歌声响彻云霄不曾散去,弹拨琴弦时飒飒风起。
应该痛饮至醉,倒骑而归,就像山公那样潇洒。

注释

胡地:古代对北方边地的泛称。
三月半:农历三月中旬。
梨花:梨树的花,多为白色,此处象征春意。
因从:跟随,顺便。
老僧:年老的和尚。
饭:吃饭,这里指一同用餐。
夫人台:指尊贵妇人的居所或楼阁。
清唱:不伴奏的歌唱。
云不去:形容歌声悠扬,仿佛停留在云中。
弹弦:弹奏琴弦。
风飒来:形容弹奏时带起的飒飒风声。
应须:应当,应该。
一倒载:喝醉后倒卧的样子,这里指畅饮尽兴。
山公:指晋代的山简,以豪饮著称,这里比喻畅饮后潇洒自如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玩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情怀。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这里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环境,胡地即凉州一带的地方,三月半意味着春天的中期,而梨花的绽放则是这个季节最美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两句传达了一种期待和喜悦的情感。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诗人随后跟随一位年长的僧侣去用餐,然后又登上了一个名为“夫人台”的高处。这不仅是空间位置的移动,也隐含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和超脱。这里的“夫人台”可能是一个有特定历史或传说背景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这两句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诗人在高台上清唱,声音随着云朵漂浮而去,却又似乎停留在空中未曾消散。而“弹弦”则是对乐器演奏的描写,通过风的传递,使得音乐如同飘逸的风一般到达听者的心中。

“应须一倒载,還似山公回。”最后两句诗则显得更加哲理和深远。“一倒载”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或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还似山公回”中的“山公”通常指的是隐逸之人,这里的“回”字则给人一种归隐田园、超脱红尘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其一)

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

从夫荣已绝,封邑宠难追。

陌上人皆惜,花间鸟亦悲。

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其二)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

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

相访但寻钟,门寒古殿松。

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

事惬林中语,人幽物外踪。

吾庐幸接近,兹地兴偏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

驷马映花枝,人人夹路窥。

离心且莫问,春草自应知。

不谓青云客,犹思紫禁时。

别君能几日,看取鬓成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