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灵岩寺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优。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声浮。

祖师生朗石,古殿名般舟。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待吾仙子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屈指算来,这四绝中最为出色。
这样的景色举世无双,不只是东州的独特奇观。
夜晚月光穿透岩石,乌云与雨水收敛。
甘甜的泉水从山腹流淌,神圣的阳光照耀岩顶。
大热天里却感受不到夏天的酷暑,总是如同秋天般的凉爽。
风高时松子落下,远处的钟声若隐若现。
祖师曾在此朗石上讲经,古殿名为般舟殿。
人的智慧再高也无法企及,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老僧笑着告诉我,此事人们一直在探索。
这景致将被移到蓬莱仙境,等待我的仙子前来游览。

注释

屈指数:计算、列举。
四绝:极佳的事物或景色。
冠天下:独一无二,超过其他。
东州:地名,此处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透岩白:月光照亮岩石。
甘泉:甜美的泉水。
大暑:盛夏最热的时候。
爽气:清凉的气息。
兹事:这件事。
蓬莱岛:神话中的仙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寺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禅意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其中,“屈指数四绝”指的是灵岩寺在众多绝景中尤为出色,而“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则表明这不仅是东州之最,甚至可谓天下无双。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描绘了静谧的夜晚,月光穿透岩石,云层变幻,偶尔降临的细雨,这些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而“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则写出了山中清泉的甘美和阳光穿透岩石的神奇。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表达了诗人在这山寺中的感受,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这里也能享受到清凉宜人的气候。接下来的“风高松子落,天外钟声浮”则描绘了风中飘落的松果与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祖师生朗石,古殿名般舟”可能是对佛教先辈或寺院历史的赞颂,而“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命运的顺应态度。最后,“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和“移出蓬莱岛,待吾仙子游”则是诗人对与老僧交流心得,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带着这种境界去探寻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禅意之远的大量赞赏,同时也透露了他对精神追求和超越世俗束缚的深切愿望。

收录诗词(1)

卞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梅诗

红苞紫萼曾欺雪,素艳清香解动人。

自有风传枝上意,肯教蝶见蕊中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渔家傲(其一)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

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策。

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题沈知丞园

曲径芳塘百亩园,更无烦暑碍风烟。

留春庭院花如锦,迎月楼台柳舞绵。

邺架插书金屋底,秦筝度曲绿衣前。

主人宴罢归来晚,银烛高烧月午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居颂

呵呵呵,瘦松寒竹锁清波。

有时独坐磐陀上,无人共唱太平歌。

朝看白云生洞口,暮观明月照娑婆。

有人问我居山事,三尺杖子搅黄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