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

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

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

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形式: 古风

翻译

渔阳的骑兵仍然精锐无比,赫赫有名的雍王掌控着大局。
勇猛的将领担心错失良机,本朝不采取高明策略是不行的。
安禄山在北方修建了雄武城,原有的防线被他攻破后撤回自己的营地。
写信询问燕地的老者,如今何必动用十万大军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事的严峻气氛,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防和军事战略的深刻关切。开篇“渔阳突骑犹精锐”两句,勾勒出边疆守卫之紧张与严密,"赫赫雍王都节制"则透露出对过去英雄将领管理有方的怀念。

继而,“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军事领导和战略布局的担忧,以及对那些能够制胜千里的猛将和高明决策的渴望。"禄山北筑雄武城,旧防败走归其营"描述了边疆的防御工事与过去辉煌战绩的对比,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力衰退的忧虑。

最后,“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则是诗人通过书信咨询古代名将,对于当前形势下所需兵力的质疑。这里的“燕耆旧”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边塞名将,而“今日何须十万兵”则表达了对军事战略和国防布局的一种质疑,暗示着对现实中的用兵之道是否得当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叙述边塞战况以及提出问题的方式,展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营屋

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阴通积水内,高入浮云端。

甚疑鬼物凭,不顾剪伐残。

东偏若面势,户牖永可安。

爱惜已六载,兹晨去千竿。

萧萧见白日,汹汹开奔湍。

度堂匪华丽,养拙异考槃。

草茅虽薙葺,衰疾方少宽。

洗然顺所适,此足代加餐。

寂无斤斧响,庶遂憩息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谒文公上方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

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

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

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

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

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

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

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

甫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久遭诗酒污,何事忝簪裾。

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无生有汲引,兹理傥吹嘘。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铜瓶

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

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侧想美人意,应非寒甃沈。

蛟龙半缺落,犹得折黄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