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图画。"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表达了连续的阴雨转变为厚重的大雪,每一个角落都被雪花覆盖,给人一种纷乱而又柔和的感觉。"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则描写诗人在严寒的夜晚中吹奏着玉制的笛子,同时推开了带有丝绒边缘的窗帘,展望着外面白雪皑皑的世界。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突出了室内温暖而安静,与户外冷清而宽广的景象。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自然界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情形。黄钟原本是乐器中的一个音阶,但在这里却被用来比喻时间和气候的转换;而“鴳鸟”是一种不常见的鸟名,它们在特定时期停止鸣叫,这里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活力与否的指标。
最后两句"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光阴易逝的感慨。"何限"是问句,用来强调对生命无限的珍视;而“苍生类”指的是所有生物,“依依”形容它们对于夕阳余晖的依恋之情,彰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和光阴关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幅充满哲理的冬日雪景画卷。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
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