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忧虑的心情更加深沉,夜晚思绪万千,怀念旧日的时光。
在遥远的秦地,老朋友只在梦中相见,楚天凄凉的秋雨中,我独自坐在小舟上。
附近的小溪仿佛都能感应到大海的潮汐,孤独的树下,每片落叶都在倾诉离愁。
离别的悲伤更深了,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抒发,未来的路,似乎只剩下登楼眺望。

注释

愁心:忧虑的心情。
离忧:离别之忧。
夜思:夜晚的思念。
恋旧游:怀念过去的经历。
秦地: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指远方。
故人:老朋友。
远梦:遥远的梦境。
楚天:南方的天空,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地。
凉雨:寒冷的雨水。
孤舟:孤独的小船。
诸溪:众多的溪流。
潮皆应:潮水呼应。
独树:孤独的一棵树。
边淮:淮河岸边。
叶尽流:树叶飘落如流水。
别恨:离别之恨。
何处写:向哪里寄托。
前程:未来的道路。
一登楼:登上高楼。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恋。"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中,"秦地"和"楚天"都是古代的地名,现在分别指代陕西一带和湖南、湖北一带。诗人通过这些地理名称,描绘出一种遥远的距离感,同时"成远梦"和"在孤舟"则加深了这种距离感,使之成为一种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两句,则是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诸溪近海潮皆应"中,"诸溪"指的是众多的小溪,而"近海"则表示这些小溪都接近了大海,"潮皆应"则是在说这些溪流的潮汐都在呼应着远方的变化,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对亲人所在之地的一种感应。"独树边淮叶尽流"则表现了一种孤独和凄凉,可能是诗人自己孤身一人的状态。

最后两句"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中,"别恨"指的是离别的忧伤,而这种忧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变得难以表达。"何处写"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寻找一个地方或者一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感。而"前程唯有一登楼"则是说面对未来,只能继续攀登,不断地向上看,寻求心灵的慰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离愁和对亲人的无尽思念。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宿深上人院听远泉

泉声宜远听,入夜对支公。

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

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上舍人叔

车马朝初下,看山忆独寻。

会知逢水尽,且爱入云深。

残雨开斜日,新蝉发迥林。

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王密卿

酒乐今年少,僧期近日频。

买山多为竹,卜宅不缘贫。

志业归初地,文章寄此身。

嵇康虽有病,犹得见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庐山真上人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

青草湖中看五老,白云山上宿双林。

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證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