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庐山

行非为客住非家,此去庐山况不遐。

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并非为了做客停留,也不是回归故乡,
这次前往庐山,路程更是遥远。

注释

行:非为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送僧游庐山》,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及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慨。

“行非为客住非家”一句,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游子离家、流寓他乡的情境。"此去庐山况不遐"则明示了诗人送别之地是庐山,而"遐"字含有不远的意味,显示出一种亲切和期待。

“要见南朝旧人物”一句中,“要见”表达了一种渴望和寻觅,"南朝"指的是历史上的南朝时期,那个时代的人物、事件已成为历史尘封中的记忆。这里诗人通过对旧人物的追思,展现了他对于过去文化和历史的怀念之情。

“池中唯有白莲花”则是对庐山景色的描绘,"池中"指的是庐山脚下的某个湖泊或水潭,而"白莲花"不仅代表着清净无染,也象征着出尘脱俗。这里通过对白莲花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于僧人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游庐山时,像那白莲花一样,不为世俗所染,保持心灵的纯洁。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送别之情及对佛僧清净出尘生活的赞美。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闻莺

才转歌喉碧树枝,惊飞还避巧丸儿。

可怜蜂蝶无言语,入遍花房人未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晓角

肠断城头画角声,灯青月黑酒微醒。

浓香梦里谁曾管,只有离人夜夜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读长恨辞二首(其二)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读长恨辞二首(其一)

玉辇迢迢别紫台,系环衣畔忽兴哀。

临邛谩道蓬山好,争奈人间有马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