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其三)

积因得果通三世,临老长闲自一时。

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

自断此生今已矣,世间何物更如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积累善行能通达三世因果,到了晚年才能长久悠闲自在。
长久以来观察内心始终未能领悟,偶尔间却突然明白无误。
无论南迁北归我并无病痛,上天安排的一片瓦一块木头就是我的期许。
我已经决定放弃这一生,世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珍贵呢。

注释

积因:积累善行。
得果:得到回报。
通三世:贯穿三个生命轮回。
临老:到了老年。
长闲:长久的闲暇。
久尔:长久以来。
观心:观察内心。
终未悟:始终没有领悟。
偶然:突然。
见道:明白道理。
南迁:向南迁移。
北返:返回北方。
吾何病:我有什么困扰。
片瓦尺椽:一片瓦一块木头,比喻微小的事物。
天与期:上天的安排和期望。
自断:自己决定。
此生:这一生。
今已矣:现在已经结束。
世间何物:世间还有什么。
更如斯:比这更珍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其三)》。诗人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因果轮回的理解和对晚年生活的淡然态度。"积因得果通三世",强调了积累善行或恶行会延续到前世、今生和来世,体现了佛教的因果观念。"临老长闲自一时",描述了诗人年老时享受闲暇时光的境况,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诗人承认自己长久以来虽有观察内心但仍未彻悟,然而在某个瞬间突然领悟了某种道理,这可能是一种顿悟的体验。"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简单、顺应自然的满足,即使生活条件简陋,也感到这是上天的安排。

最后两句"自断此生今已矣,世间何物更如斯",诗人感慨自己的人生已定,认为世间没有什么能比此刻的生活更为珍贵,流露出一种看破红尘、超脱生死的豁达情怀。整首诗寓含哲理,展现了苏辙深沉的人生感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其二)

旧庐近已借诸子,新宅分甘临老时。

万里松楸终独往,四方兄弟亦何疑。

竹间疏户幽人到,林上长松野鹤期。

已觉高轩惭卫赐,可怜黄犬哭秦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其一)

还家卜筑初无地,随分经营似有时。

多斫修篁终未忍,略存古柏更无疑。

画图且作百间计,入室犹应三岁期。

得到安居真老矣,一生歌哭任于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传灯录示诸子

大鼎知难一手扛,此心已自十年降。

旧存古镜磨无力,近喜三更月到窗。

早岁文章真自累,一生忧患信难双。

从今父子俱清净,共说无生或似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逢章户掾赴澧州

江船不厌窄,船窄始宜行。

风里长先过,滩头一倍轻。

迎亲无恶处,禄养胜躬耕。

澧上春兰早,犹堪吊屈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