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其六)贱贡士

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

到京未晨旦,一一见天子。

如何贤与俊,为贡贱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

所以谓得人,所以称多士。

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南方的越地进献了珍珠宝贝,西方的蜀地贡献了精美的丝织品。
这些珍贵的贡品在清晨尚未抵达京城,就被天子亲自接见。
为何贤良才俊要以这样的低贱身份进贡?
我所知道的贤能之人难以企及,只能期望能有机会接近天子。
我听说古代圣明的君主,亲自选拔人才在射宫之中。
无德之人都隐藏起来,有才能的人得以占据高位。
因此才说得到了人才,人才众多。
感叹历史上的这些记载,现今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正乐府十篇·贱贡士》。诗中的“南越贡珠玑,西蜀进罗绮”两句描写了远方的地方向朝廷进献珍贵的物品,如同今天的贡品贸易,但诗人的态度却是批评的。他通过这些行列出的一系列奢侈品质疑问“如何贤与俊,為贡贱如此”,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怀疑。

诗人接着提到自己所处的困境,感叹“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这里,他可能在暗示自己的才华无法得到赏识,只能仰望那些得以展现才能的人。接下来,“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不肖尽屏迹,贤能皆得位。”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选拔人才的理想状态的赞美,那时的圣明君主能够发现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才,而那些无能之辈则被排除在外。

最后,“所以谓得人,所谓多士。叹息几编书,时哉又何异。”诗人感慨万千,通过对古代选贤与今朝相比,表达了对当下时事的无奈和不满,以及对人才被埋没的深深忧虑。这首诗反映出了作者对于古代选拔制度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政治生态的批判。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正乐府十篇(其七)颂夷臣

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

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八)惜义鸟

商颜多义鸟,义鸟实可嗟。

危巢末累累,隐在栲木花。

他巢若有雏,乳之如一家。

他巢若遭捕,投之同一罗。

商人每秋贡,所贵复如何。

饱以稻粱滋,饰以组绣华。

惜哉仁义禽,委戏于宫娥。

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所以不遭捕,盖缘生不多。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五)路臣恨

路臣何方来,去马真如龙。

行骄不动尘,满辔金珑璁。

有人自天来,将避荆棘丛。

狞呼不觉止,推下苍黄中。

十夫掣鞭策,御之如惊鸿。

日行六七邮,瞥若鹰无踪。

路臣慎勿愬,愬则刑尔躬。

军期方似雨,天命正如风。

七雄战争时,宾旅犹自通。

如何太平世,动步却途穷。

形式: 乐府曲辞

正乐府十篇(其二)橡媪叹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