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词

平吞六国更何求,童女童男问十洲。

沧海不回应怅望,始知徐福解风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吞并了六个国家还想要什么更多,年轻的男女询问着十洲的传说。
面对无边的沧海得不到回应,此刻才明白徐福的潇洒不羁。

注释

平吞:形容吞并众多,此处指征服六国。
童女童男:指年轻的男女,象征纯洁和好奇。
十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极乐世界或未知的远方。
怅望:失意、失望地望着,表达期待落空的惆怅。
徐福:秦朝方士,据说曾率船队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
解风流:此处指徐福的潇洒不拘于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熊皦的作品,名为《祖龙词》。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丰富表达。

“平吞六国更何求”,这里的“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六个大国,即齐、楚、燕、韩、赵、魏。诗人提到“平吞”,即吞并,这里隐含着对历史上强权统一行为的批判,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往战争和征服行径的反思与哀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精神层面自由的心境。

“童女童男问十洲”,这里的“十洲”通常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诗人提到“童女童男”,即清纯无暇的儿童,去询问那些神秘而遥远的地方,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世界、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沧海不回应怅望”,这里的“沧海”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片广阔海域,而“不回应”则意味着历史与现实的隔绝,无法得到回答或解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和个人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始知徐福解风流”,这里的“徐福”是传说中的一位得道成仙的人物,“解风流”则意味着超脱世俗、理解并驾驭自然规律。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真正理想境界的理解和向往,即在精神上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状态。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历史、现实以及个人追求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3)

熊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谪居海上

家临泾水隔秦川,来往关河路八千。

堪恨此身何处老,始皇桥畔又经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戛玉有馀声

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

依稀流户牖,髣髴在檐楹。

更逐松风起,还将涧水并。

乐中和旧曲,天际转馀声。

漂渺浮烟远,温柔入耳轻。

想如君子佩,时得上堂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

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诗。

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先入茅君洞,旋过葛稚陂。

无然列禦寇,五日有还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