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
依稀流户牖,髣髴在檐楹。
更逐松风起,还将涧水并。
乐中和旧曲,天际转馀声。
漂渺浮烟远,温柔入耳轻。
想如君子佩,时得上堂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雅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
“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基调。这里的“戛玉音”,指的是一种美妙而又难以言说的声音,这个声音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更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使人的思绪变得清晰和宁静。
“依稀流户牖,髣髮在檐楹”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氛围。“户牖”、“檐楹”,都是古代建筑的一部分,这里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生活场景。诗人的情感和思绪似乎与这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温馨而又淡远的情怀。
“更逐松风起,仍将涧水并”两句,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入感悟和融合。这里的“松风”,是山间清新的风,“涧水”,则是山谷中潺潺的小溪。这两者在诗人的笔下,被描绘得如同音乐一般,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又生动的自然画卷。
“乐中和旧曲,天际转馀声”这两句,则将诗人的情感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乐中”,意味着在音乐之中,“和旧曲”,则是与过去的旋律相呼应,而“天际转馀声”,则表达了这种音乐不仅仅存在于耳边,更是在天地之间流转,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音。
“漂渺浮烟远,温柔入耳轻”两句,是对前面意境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漂渺”,形容景象的迷离,“浮烟”,则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淡雅现象,这些都加强了诗中的意境美。同时,“温柔入耳轻”,又使这种美好达到了极致,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听觉上的一种细腻体验。
最后,“想如君子佩,时得上堂鸣”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学问的向往。“君子佩”,象征着君子的身份和地位,“时得上堂鸣”,则是希望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在社会上得到认可。这里,诗人的情感已经超越了个人,对于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渴望达到了顶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对音乐美和心灵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高洁的艺术情怀。
不详
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诗。
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先入茅君洞,旋过葛稚陂。
无然列禦寇,五日有还期。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世界莲花藏,行人香火缘。
灯王照不尽,中夜寂相传。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
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
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
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