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四)

古书乃糟粕,见笑斲轮老。

吾惟效明哲,此身贵能保。

岁丰喜囷盈,雨绵幸薪燥。

此外复何求,农事宜及早。

团栾在一室,儿孙喜盈抱。

区区利名场,于我何足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四)》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句“古书乃糟粕,见笑斲轮老”表明诗人不拘泥于传统,认为古籍中有些内容可能过时,自己更倾向于向明智的人学习,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接着,“吾惟效明哲,此身贵能保”强调了保全自身的重要性。

诗人对于丰收年景和适宜的天气感到欣喜,因为这有利于储存粮食和保持柴火干燥,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实际需求和满足感。“岁丰喜囷盈,雨绵幸薪燥”这两句描绘了这种生活情境。

诗人进一步表达,除了物质的丰裕,家庭和睦、子孙满堂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团栾在一室,儿孙喜盈抱”。他看淡名利场,认为这些与自己的生活目标相比微不足道,“区区利名场,于我何足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重视家庭和生活的朴素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五)

知命恒自安,何必复犹豫。

岂无云霄翮,轩然一腾翥。

古人能见几,往往拂衣去。

枕流清我心,泠然洗尘虑。

老农信有方,宣尼嗟不如。

茅屋带烟霞,乐此林下住。

适兴时复吟,不离栖迟处。

俯仰穹壤间,贫贱夫何惧。

形式: 古风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六)

行年已五十,知非心自喜。

欲如张子房,愿弃人间事。

处世亦多端,安得每如意。

岁月如水流,暮景忽然值。

白发不再黑,隙驹一何驶。

田园虽不多,聊为子孙置。

形式: 古风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七)

岁华忽云徂,暮景桑榆迫。

农家望西成,禾黍盈阡陌。

即此遗子孙,亦何愧清白。

心与天壤宽,斗室未为窄。

邻翁来共饮,不知主与客。

坐待明月升,来照吟翁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八)

农时我扶犁,蚕月妇勤桑。

衣不充布帛,食宁厌糟糠。

虽无陈蔡阨,终岁几绝粮。

天灾莫能测,或雨或愆阳。

坐此拙生计,未能免忧伤。

济已尚无术,活人那有方。

每荷南邻叟,邀我共壶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