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同于鳞子与元美饯别公实各赋二首(其二)

分襟即此地,握手更何年。

辞赋吾甘后,烟霞尔最先。

世情频按剑,生事欲逃禅。

今夜南楼月,凄凉空自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天宁寺同于鳞子与元美饯别公实各赋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天宁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首句“分襟即此地”,点明了地点——天宁寺,同时暗示了离别的场景。接着,“握手更何年”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重逢时间的不确定,情感深沉而哀婉。

“辞赋吾甘后,烟霞尔最先。”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诗人愿意在辞赋创作上稍后一步,另一方面却希望朋友能先享受烟霞之乐,暗含了对朋友生活的羡慕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世情频按剑,生事欲逃禅。”这两句揭示了社会的复杂和世态炎凉,人们常常因为世情的险恶而紧握利剑,寻求自保;而诗人则渴望逃避尘世的纷扰,遁入佛门,寻求心灵的宁静。

最后,“今夜南楼月,凄凉空自圆。”以月圆人散的景象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景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哀伤。月虽圆,但人已分离,这种孤独和凄凉的情绪在寂静的夜晚更加凸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送人

岁暮岂不苦,离愁那可销。

仅辞燕市酒,已犯浙江潮。

明月帝乡满,梅花客路遥。

岂能因五斗,楚泽负渔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其一)

今夕复何夕,相看又此亭。

金樽堕明月,银汉倒繁星。

吾已甘多病,君今幸不醒。

胡笳中夜起,凄恻若为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其二)

亭花新乍落,砌竹远生阴。

砧杵秋城急,烟霞故国深。

不堪惆怅色,兼入别离心。

去住伤萍梗,兹期未易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皇甫别驾初至夜集得归字

君自何方至,怜才意久违。

朔云停暮屐,汉月照春衣。

江左时名重,人间雪调稀。

灯前出瑶草,坐客不能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