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宗臣所作的《天宁寺同于鳞子与元美饯别公实各赋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天宁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首句“分襟即此地”,点明了地点——天宁寺,同时暗示了离别的场景。接着,“握手更何年”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重逢时间的不确定,情感深沉而哀婉。
“辞赋吾甘后,烟霞尔最先。”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诗人愿意在辞赋创作上稍后一步,另一方面却希望朋友能先享受烟霞之乐,暗含了对朋友生活的羡慕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世情频按剑,生事欲逃禅。”这两句揭示了社会的复杂和世态炎凉,人们常常因为世情的险恶而紧握利剑,寻求自保;而诗人则渴望逃避尘世的纷扰,遁入佛门,寻求心灵的宁静。
最后,“今夜南楼月,凄凉空自圆。”以月圆人散的景象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情景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哀伤。月虽圆,但人已分离,这种孤独和凄凉的情绪在寂静的夜晚更加凸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