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邹氏桂轩

六六天头一轮月,玉斧修成广寒阙。

□边桂树影婆娑,不许凡人手攀折。

嫦娥嫁得月中仙,桂呈丹蕊月宫前。

香风散尽花结子,子落下土生风烟。

君家对月开轩户,占断风烟最佳处。

花开天上定闻香,乘风快问蟾宫路。

形式: 古风

翻译

满月高悬在六六大吉的夜晚,如玉匠精心打造的广寒宫阙。
月边的桂花树摇曳生姿,神圣不可侵犯,凡人不能随意攀折。
嫦娥嫁给了月中的仙人,桂花绽放出红色的花蕊在月宫之前。
香气消散后,花朵结出果实,果实落地化作尘埃和烟雾。
您的家中对着明月敞开门窗,占据着欣赏风烟美景的最佳位置。
天上的花香定能飘入人间,乘风而去,快快询问通往月宫的道路吧。

注释

六六:吉祥的数字。
玉斧:比喻月亮的精致和人工雕琢。
广寒阙:指月宫。
婆娑:形容桂花树摇曳的样子。
嫦娥:神话中住在月宫的仙女。
蟾宫:借指月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中桂花飘香、月宫辉煌的图景,充满了超脱凡尘的意趣和神秘色彩。其中,“六六天头一轮月,玉斧修成广寒阙”写出了明净而又神奇的月亮和仙境的宫阙;“□边桂树影婆娑,不许凡人手攀折”则表现了桂花在仙境中的特殊地位,不可触碰的神圣感。接着,“嫦娥嫁得月中仙,桂呈丹蕊月宫前”将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情节与诗中的桂树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既美丽又超凡脱俗的场景。

“香风散尽花结子,子落下土生风烟。”这两句通过对桂花香气和种子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自然循环中神奇与现实交织的意象。紧接着,“君家对月开轩户,占断风烟最佳处”则将仙境的美景与人间的建筑相联系,强调了桂轩所在位置之佳。

最后,“花开天上定闻香,乘风快问蟾宫路。”通过对桂花在天上的盛开和探寻蟾蜍(月亮)宫殿路径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幻想与现实交错的境界中,既有仙气,又不失真切。

总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巧的语言手法,展示了一幅融合自然美景、神话传说以及人间美好居所于一体的画面。

收录诗词(58)

杨炎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 籍贯:庐陵(今江西吉安)
  • 生卒年:1145—?

相关古诗词

赠医士陈国器

君不曾三折肱,又不曾九折臂,海内行医称寡二。

活人无数不言功,随处得钱供一醉。

道是宋清君不是,道似洞宾君不似。

萧然蓝缕一乌巾,唤作医家湖海士。

观君用药如有神,问君传方殊不秘。

胸中活用三八法,二十四證无不治。

痔兮痔兮果何物,我老宁堪尔为累。

五医十手疗不得,直待君来乞良剂。

病根一去不留残,胜似并州剪刀利。

形式: 古风

千秋岁.代人为寿

五云缥缈。朝退金门晓。归未稳,传宣到。

龙楼陪夕宴,凤沼吟春草。

人间世,谁知自有蓬莱岛。一杯宜劝了。

换得天颜笑。人不老,春长好。

从今千百岁,总是中书考。

瑶池会,金盘剩荐安期枣。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水调歌头(其一)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水调歌头(其二)呈辛隆兴

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

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

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

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

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