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注释

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秋半:八月。
虏弦开:指回鹘南侵。
云外:一作“云际”。
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
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莫厌:一作“好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的画面,通过对金河、弦声、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感悟。开篇“金河秋半虏弦开”两句,设定了一个边境地区的秋夜场景,其中“虏弦”指的是胡人的弓箭,“惊飞四散哀”则传达了一种战争带来的悲凉气氛。

接着“仙掌月明孤影过”,诗人借助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幽深的情境。紧接着“长门灯暗数声来”,则是对边塞夜晚哨兵巡逻时灯火微弱以及偶尔传来的号角之声的细腻描绘,增添了夜的静谧与战争的阴影。

诗人通过“须知胡骑纷纷在”提醒人们注意到胡人的马蹄声不断,表明战争的威胁始终存在。随后“岂逐春风一一回”则是对和平时光的一种怀念与向往。

最后两句“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人在描绘一种偏远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观,其中“潇湘”指的是湖南一带,以多水著称,“菰米岸莓苔”则是对当地特有的水生植物及野果的形象描述,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于这片土地的一种留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秋夜景色的刻画和战争氛围的渲染,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以及他对于战争与和平的复杂思考。

收录诗词(492)

杜牧(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公元803-约852年

相关古诗词

江上雨寄崔碣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江楼晚望

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

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

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缙云新命诏初行,才是孤魂寿器成。

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

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

多少四年遗爱事,乡闾生子李为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

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

楚岸千万里,燕鸿三两行。

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