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

子猷多兴怜飞雪,向晚归时又见飘。

拂马随人如著莫,舞空吹面亦胜消。

闭门我作袁安睡,呵笔君为谢客谣。

记取明朝朝谒去,毳裘重戴冷寥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子猷时常兴起,喜爱飞雪,傍晚回家时又看见雪花飘落。
雪花轻拂马匹,随风追逐人群,仿佛在低语,落在脸上也胜过任何消遣。
我关上门,像袁安那样安然入睡,你呵笔吟诗,犹如谢客的歌谣。
记住明天早晨要去拜见,厚重的皮衣再次披上,寒冷的清晨会更加寂静。

注释

子猷:晋代王徽之的字,这里指诗人自己。
兴:兴致。
怜:喜爱。
飞雪:雪花。
向晚:傍晚。
拂马:轻轻拂过马匹。
著莫:形容雪花轻盈地附着。
舞空:在空中飞舞。
吹面:吹到脸上。
袁安:东汉名士,以清贫自守而闻名。
呵笔:用嘴呵气暖笔。
谢客谣:谢客的诗歌,可能指吟咏客人的离去。
朝谒:早晨拜见。
毳裘:毛皮制成的衣物。
冷寥寥:寒冷且寂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通过对子猷(晋代名士王徽之)雪中归家的想象和自我比照,展现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以及在寒冷冬夜中的闲适与雅趣。

首句“子猷多兴怜飞雪”,以子猷的风雅情怀起笔,表达了诗人对飞雪的欣赏,子猷的兴致勃勃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接着,“向晚归时又见飘”描绘了傍晚时分雪花飘落的场景,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拂马随人如著莫,舞空吹面亦胜消”两句,通过比喻生动地写出雪花落在人身和马匹上的轻盈姿态,以及飘在空中的灵动,给人以清新、消暑的感觉,表现了雪的动态美。

“闭门我作袁安睡,呵笔君为谢客谣”借用典故,诗人自比袁安在大雪天里静卧不出,享受清闲时光,同时邀请朋友吟诗作乐,增添了温暖的人文气息。

最后,“记取明朝朝谒去,毳裘重戴冷寥寥”以明日的朝拜结束,暗示今日的雪景将为明日的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虽然寒冷,但心情却因雪景而显得更加深沉和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雪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赏雪景、享受闲暇时光的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长文社日禖祀出城

晓出春风已摆条,应逢社伯马蹄骄。

坛边宿雨微沾麦,水上残冰壅过桥。

燕子飞来依约近,雁行归去试教调。

北扉西掖多才思,相与飘飘在泬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和长文禖祀郊外见寄并呈韩子华

鹁鸪知雨在桑中,雄逐雌飞自不同。

胡粉未生轻蝶白,燕脂先绽野樱红。

高高树里鞦韆月,猎猎墙头蓓蕾风。

晓下祠坛多寄咏,衣冠方侍大明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和永叔

省树高槐雪压条,沉沉古屋蔽疏寮。

每嗟守印如枯木,欲弃明珠学纬萧。

渐老但知贫贱乐,向来徒用岁时销。

新年不管鱼龙跃,安得乘风入剡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

赖得春巢燕未归,高檐终日雨衰衰。

细笼芳草踏青后,欲打梨花寒食时。

美景已嗟空过尽,名园犹许误相随。

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