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长文社日禖祀出城

晓出春风已摆条,应逢社伯马蹄骄。

坛边宿雨微沾麦,水上残冰壅过桥。

燕子飞来依约近,雁行归去试教调。

北扉西掖多才思,相与飘飘在泬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清晨出门春风拂面,料想遇见社伯骑马神采飞扬。
祭祀坛边还残留着昨夜的雨水,微微润湿了麦田,河上的残冰堆积,挡住了过桥的路。
燕子飞舞似乎渐渐靠近,大雁成行归巢,尝试调整队形。
朝廷北门和西部官署聚集了许多有才情的人,他们一起在清冷的空气中自由飘荡。

注释

晓:清晨。
春风:温暖的春风。
社伯:古代地方的社区领袖。
马蹄骄:马蹄轻快。
宿雨:昨夜的雨。
沾:沾湿。
麦:麦田。
壅:堆积。
燕子:春天的鸟儿。
依约:隐约。
雁行:雁阵。
调:队形。
北扉:朝廷北门。
西掖:西部官署。
多才思:才思出众。
飘飘:自由自在的样子。
泬寥:清冷、空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次韵和长文社日禖祀出城》,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以及社日活动的氛围。首句“晓出春风已摆条”写出了春天早晨春风轻拂,万物复苏的场景,"摆条"形象地展现了柳条随风摇曳的动态美。接下来,“应逢社伯马蹄骄”暗示着社日的热闹,社伯骑马而过,马蹄声显得格外欢快。

“坛边宿雨微沾麦”描绘了雨后清新,麦田湿润的田园风光,"微沾"二字传达出春雨的细腻与生机。“水上残冰壅过桥”则点明冬去春来的时节转换,冰块堵塞桥面,象征着严冬的消融。

“燕子飞来依约近,雁行归去试教调”通过燕子的飞翔和雁阵的归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季节的变换,"依约近"和"试教调"富有动态感,让人仿佛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最后两句“北扉西掖多才思,相与飘飘在泬寥”表达了诗人对社日活动中的才子们才华横溢的赞美,他们在这清冷寂寥的春景中,更显出文人墨客的飘逸风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社日的热闹与文人的雅趣,体现了宋诗的清新自然之美。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长文禖祀郊外见寄并呈韩子华

鹁鸪知雨在桑中,雄逐雌飞自不同。

胡粉未生轻蝶白,燕脂先绽野樱红。

高高树里鞦韆月,猎猎墙头蓓蕾风。

晓下祠坛多寄咏,衣冠方侍大明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和永叔

省树高槐雪压条,沉沉古屋蔽疏寮。

每嗟守印如枯木,欲弃明珠学纬萧。

渐老但知贫贱乐,向来徒用岁时销。

新年不管鱼龙跃,安得乘风入剡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和永叔雨中寄原甫舍人

赖得春巢燕未归,高檐终日雨衰衰。

细笼芳草踏青后,欲打梨花寒食时。

美景已嗟空过尽,名园犹许误相随。

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和永叔退朝马上见寄兼呈子华原甫

公归初退内朝班,驰道南头跃锦鞍。

欲雨浮云犹复暗,背阴残雪愈生寒。

穿槐已觉春禽语,载酒重思结客驩。

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争唱口应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