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斋先生正命处诗以吊之

漳海精忠薄九霄,我来三吊大中桥。

降臣蒙面终无赖,义士同心不可挠。

闽峤山川增卓荦,孝陵风雨已萧寥。

洞玑绝学谁窥见,天挺应推百世豪。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过石斋先生正命处诗以吊之》。全诗通过对石斋先生的追忆与悼念,表达了对先生忠诚、正义精神的崇敬之情。

首联“漳海精忠薄九霄,我来三吊大中桥”开篇即点明了石斋先生的忠诚品质,如同他的精忠之心直冲云霄,令人敬仰。诗人亲自前来三次吊唁,表达出对先生逝世的深切哀悼和怀念。

颔联“降臣蒙面终无赖,义士同心不可挠”对比鲜明,赞扬了石斋先生作为义士的坚定意志,与那些投降者的虚伪无能形成鲜明对比。无论面对何种压力,石斋先生始终坚守正义,不为所动。

颈联“闽峤山川增卓荦,孝陵风雨已萧寥”转而描绘自然景观,通过闽地的山川之美和孝陵的风雨凄凉,象征着石斋先生的精神永存于天地之间,即使时间流逝,其影响依旧深远。

尾联“洞玑绝学谁窥见,天挺应推百世豪”则表达了对石斋先生学问深邃、品德高尚的赞美,认为他的才华和品德足以影响后世百年,成为一代豪杰。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石斋先生的缅怀与敬仰,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其忠诚、正义、学问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以及其精神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从朝天宫谒孝陵

钟阜衣冠是与非,朝天弓剑更传疑。

难寻玉匣珠襦地,但见神功圣德碑。

开国谅无惭汉祖,嗣孙底是学曹丕。

当年可笑山陵使,乱命何人为弼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报恩寺

为报高皇罔极恩,漫言当璧眷先殷。

育王岂有除奸助,道衍终成佐命勋。

十族固应勤忏礼,三征终莫解尘氛。

碽妃别抱无穷恨,尊号曾无配享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笪桥有百岁老人为予指海岸先生正命处

倔强仪曹一散郎,不随崩角拜名王。

南天半壁凭孤掌,西竺三忠共耿光。

先世渊源馀旧墨,吾乡俎豆志甘棠。

金刚西目应长在,钟阜神灵助激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旧院

澹心居士真耆旧,头白操觚话板桥。

岂以平康忘厢社,正从子夜哭宗祧。

葛姬大节成鸾凤,顿老游魂寄黍苗。

名士美人双寂寞,荒江斜日逐渔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