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控厌浔阳景,崔嵬古及今。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

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

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

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

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

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控制住对浔阳景色的厌倦,因为它自古至今都是高大壮观。
它的气势超越地面,翠绿直入云霄,仿佛与天空的心相接。
湓浦的春天烟雾缭绕,星湾的傍晚景色沉静迷人。
详细研究地图,欣赏这里的美景,但要完全描绘和歌咏却难以胜任。
靖节门遥遥相对,庾公楼俯瞰着这一切。
山势高低起伏,积雪覆盖,归鸟隐约可见。
两座剑峰峻峭挺拔,周围的树林清新幽静。
白莲池依然存在,过去的皇家车驾之事已难以追寻。
天空靠近银河,寒冷而深邃,龙似乎居住在深深的洞穴中。
山谷春天繁花似锦,石头湿润如堆砌的美玉。
玄鹤传递着仙人的敬意,青猿陪伴着游人的吟唱。
泉水通向遥远的九江,云彩笼罩着几个州的阴霾。
冬天温泉涌出,夏天没有酷暑侵扰。
如果将来能在此隐居,五老峰定会是我的知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深远意境,通过对比古今、变化万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感悟。开篇“控厌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即设定了庐山历史悠久、景色变迁的基调。

在描绘景色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等,将庐山的雄伟、壮观与自然和谐统一,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美感。

诗中还穿插着对历史人物的点滴,如“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提及了唐代文学家庾信的居所,从而增添了一抹文化的厚重感。同时,“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等句,则让人仿佛能听到自然界的声音和生命的呼唤。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庐山之美,也反映出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和友人喜雪

腊雪频频降,成堆不可除。

伴吟花莫并,销瘴药何如。

谢女诗成处,袁安睡起初。

深迷樵子径,冷逼旅人居。

惹砌催樽俎,飘窗入簿书。

最宜楼上望,散乱满空虚。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庭苇

品格清于竹,诗家景最幽。

从栽向池沼,长似在汀洲。

玩好招溪叟,栖堪待野鸥。

影疏当夕照,花乱正深秋。

韵细堪清耳,根牢好系舟。

故溪高岸上,冷淡有谁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秋雨

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

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

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

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

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送孙霁书记赴寿阳辟命

辟命羡君赴,其如怆别情。

酒阑汀树晚,帆展野风生。

淮静寒烟敛,村遥夜火明。

醉沈朐岭梦,吟达寿春城。

旧友摇鞭接,元戎扫榻迎。

雪晴莲幕启,云散桂山横。

王粲从军画,陈琳草檄名。

知君提健笔,重振此嘉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