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苇

品格清于竹,诗家景最幽。

从栽向池沼,长似在汀洲。

玩好招溪叟,栖堪待野鸥。

影疏当夕照,花乱正深秋。

韵细堪清耳,根牢好系舟。

故溪高岸上,冷淡有谁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品格比竹还要清高,诗人的境界最为幽深。
竹子栽种在池塘边,仿佛永远像汀洲上的景象。
欣赏美景引来溪边老翁,栖息之处适宜野鸥停留。
竹影稀疏映照夕阳,繁花纷飞正是深秋时分。
竹韵轻细宜于清耳聆听,根系牢固适合系船停泊。
那条旧溪的高岸边,冷清淡泊又有谁来游玩呢?

注释

品格:高尚的品质。
竹:竹子。
诗家:诗人。
景:景色。
最:非常。
幽:幽静。
池沼:水池。
汀洲:水边平地。
玩好:欣赏美景。
溪叟:溪边的老者。
栖堪:适宜居住。
野鸥:野生的鸥鸟。
影疏:竹影稀疏。
夕照:夕阳。
花乱:花儿纷飞。
深秋:秋季深处。
韵细:韵律细腻。
清耳:清心悦耳。
根牢:根系稳固。
系舟:系船。
故溪:旧溪。
冷淡:冷清。
谁游:谁来游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超凡脱俗、清高脱世的情怀。

"品格清于竹,诗家景最幽。" 开篇即以“品格”二字,点明诗中所蕴含的情操之高洁,如同竹子般清新脱俗。接着“诗家景最幽”一句,则显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追求。

"从栽向池沼,长似在汀洲。" 这两句通过对庭院中苇草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苇草随风摇曳,从地面延伸至水边,再到岸旁,给人以无尽延伸之感。

"玩好招溪叟,栖堪待野鸥。" “玩好”表明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深入的探索,“招溪叟”则是说诗人喜欢与山谷中的隐逸之士交往,而“栖堪待野鸥”则透露出诗人愿意在野外等候野鸥,与大自然合为一体。

"影疏当夕照,花乱正深秋。" 这两句通过对光线和花草的描写,勾勒出一个时节更迭、光影交错的画面。“影疏”指的是树木投射在大地上的稀疏影子,而“花乱”则是秋季花朵纷飞的情景。

"韵细堪清耳,根牢好系舟。" 这里诗人通过对声音和植物生长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与稳固生活的向往。“韵细”说明声音柔和悦耳,“根牢”则强调苇草扎根深固,如同系舟一般坚不可摧。

"故溪高岸上,冷淡有谁游。" 最后两句以“故溪”、“高岸”作为背景,勾画出一幅人迹罕至的宁静图景。“冷淡”二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绪,而“有谁游”则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读者在心中寻找那位与诗人情感相通之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生活状态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超然脱俗的情怀。

收录诗词(310)

李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字:有中
  • 籍贯:江西九江

相关古诗词

秋雨

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

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

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

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

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送孙霁书记赴寿阳辟命

辟命羡君赴,其如怆别情。

酒阑汀树晚,帆展野风生。

淮静寒烟敛,村遥夜火明。

醉沈朐岭梦,吟达寿春城。

旧友摇鞭接,元戎扫榻迎。

雪晴莲幕启,云散桂山横。

王粲从军画,陈琳草檄名。

知君提健笔,重振此嘉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徐司徒池亭

亭榭跨池塘,泓澄入座凉。

扶疏皆竹柏,冷淡似潇湘。

萍嫩铺波面,苔深锁岸傍。

朝回游不厌,僧到赏难忘。

最称收残雨,偏宜带夕阳。

吟堪期谢朓,醉好命嵇康。

奢侈心难及,清虚趣最长。

月明垂钓兴,何必忆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海上太守新创东亭

使君心智杳难同,选胜开亭景莫穷。

高敞轩窗迎海月,预栽花木待春风。

静披典籍堪师古,醉拥笙歌不碍公。

满径苔纹疏雨后,入檐山色夕阳中。

偏宜下榻延徐孺,最称登门礼孔融。

事简岂妨频赏玩,况当为政有馀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