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水官诗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旃。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形式: 古风

翻译

高人岂会学习绘画,他们运用笔墨是天赋使然。
就像擅长游泳的人,都能熟练地驾驶船只。
阎子本是学者,早年仰慕云和深渊般的智慧。
他偶然涉足丹青,初次尝试便触及了鼋鱼的色彩。
他对绘画的热爱无法自控,笔下生风,如同疾风翻卷。
传说贞观年间,左衽之人解开发髻,参与盛会。
南夷羞于献上白雉,佛国进贡的是珍贵的青莲花。
朝廷下令模仿王者聚会,他在别殿描绘异族勇士。
画面中有熊戴金冠,豹纹衣袖环绕旗帜。
作品被引入皇宫,臣子们俯首敬拜,放下武器。
他的才情如同龙凤般出众,朝堂之上群英荟萃。
他的神妙技艺与消失的踪迹,后世无人能及。
自从李氏王朝衰落,群雄争夺江山,连山河也被窃取。
长安曾遭战火焚烧,珍贵的宝物化作飞烟消散。
仍有逃脱之人,向东逃出关隘。
三官之位岂能仅空缺一个,今日已是失衡。
唉,这神奇的艺术品,应当在某年相遇。
京城的权贵们想尽办法也无法得到它。
即便赠予玉如意,也无法打动这位高僧的禅心。
唯有这首诗,如同画作般清晰展现眼前。

注释

高人:指有才华或品德高尚的人。
缝掖:古代读书人的服装。
左衽:古代中原以外地区的服饰,此处可能指异族。
诏令:皇帝的命令。
戎蛮:指边远或野蛮地区的人。
熊冠:比喻威严的头饰。
脱剑弮:放下武器,表示敬意。
权贵:有权势的贵族或官员。
皎若:明亮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水官诗》。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家的高超艺术造诣,以及其笔触间流露出的一种天然与自由。诗中不仅赞美了画家的技艺,还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画家内心的豁达与自在。

开篇“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直接点出了这位画家的超凡脱俗,他们的绘画并非出于刻意学习,而是顺应自然,宛如天成。这一句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才华横溢、不拘小节的高人形象。

接着,“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则通过比喻,将画家与擅长航海之人的形象相提并论,强调了他们在艺术上的精通与自信。

“阎子本缝掖,畴昔慕云、渊。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这里的阎子本应是画家的别称,这段落展示了他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个人风格的探索,以及对艺术材料的驾驭能力。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则表达了画家对于绘画的热爱和其笔触的自然流畅,如同风一般自由而有力。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画家被赋予了朝廷的使命,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其才华,这些细节增添了一种历史与官方背景的厚重感。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旃。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这些形象描绘了画家作品中的雄壮与神秘,以及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紧接着,“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这几句则进一步赞美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如同天赋之才,其技艺和作品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令人仰止。

然而,“自从李氏亡,群盗窃山川。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这一转折点提及了历史上的变故与混乱,这是对唐朝灭亡后社会动荡的一种反映。

“尚有脱身者,漂流东出关。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偏。”这些句子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逃避,画家在历史的波涛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最终,“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诗人似乎在对未来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地位保持一种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企图控制艺术的权贵的一种批评。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惟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结尾处,诗人通过送礼物和赞美诗句,以此来表达对这位画家及其艺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强调了文学与绘画之间的相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传统艺术的尊重,还反映了他对于个人才华与社会地位、历史变迁与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悽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形式: 古风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

惟馀古苑石,漂散尚人间。

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

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

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

尽令属牛氏,刻凿纷斑斑。

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

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

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凤翔八观,并叙(其一)石鼓歌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鹁。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谁记某。

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