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九)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丙子年三月十有二日游历嵩山时的心境和景象。诗中“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喧嚣与自己的内心不平静的感慨,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则展示了诗人面对壮丽山景时,对历史英雄事迹的回忆和对永恒荣耀的无奈。

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象的变化而展开,他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表达了他希望与亲人共同度过简单纯净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整首诗通过山月的明丽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照,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李廌作为宋代词人,在这首诗中也融入了他对自然美感的深刻体验,以及个人情感与哲思的深层次表达。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六)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三)

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

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

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十)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

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

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形式: 古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其八)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形式: 古风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