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居夜景的画面。"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身处自然之中,与花香共鸣的情怀。"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则是对夜晚山中景色的描绘,其中钟声从云间传来,月光映照在松树之上,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诗人通过"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一句,表达了对山中幽深处的感悟和等待天亮的心境。这里的"触焉"意味着轻轻地接触到那种超然的意境,而"蜡屐俟明发"则是说诗人在黑暗中静坐,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山月、云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对夜晚幽深处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澄明的意境。
不详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
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
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
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
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阴磴顽雪积,老崖白云深。
扪萝陟鸟道,扬尘落乔林。
下方有粟场,俯见归飞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