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胡小山鹾台苦雨二首(其二)

川原弥望岸容移,警水愁霖若有期。

自奏薰风回愠后,差疑繁露纵阳迟。

商歌曰□何当烂,步祷朱轮不用脂。

采得歌谣腾黼座,笔端如画是流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詔胡小山鹾台苦雨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面对连绵不绝的雨水,人们内心既担忧又期待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首句“川原弥望岸容移”,描绘了广阔的河川平原在视野中延展,岸边的景色似乎随着雨水的浸润而发生了变化,给人一种时间流转、自然更迭之感。接着,“警水愁霖若有期”一句,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忧虑和期待,仿佛雨水的到来有着某种预兆或规律可循。

“自奏薰风回愠后,差疑繁露纵阳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薰风”(温暖的春风)拟为能带来温暖与生机的力量,它在雨水之后重新吹拂,驱散了之前的炎热与烦躁。同时,诗人对“繁露”(密集的露珠)和“阳迟”(阳光迟迟未现)的描述,反映了雨水持续不断,阳光未能及时照耀的情况。

“商歌曰□何当烂,步祷朱轮不用脂。”这两句诗中,“商歌”可能是指商人或行旅者的歌声,表达了一种对雨水何时停止的期盼。“何当烂”则暗示了希望雨水尽快结束,让大地恢复生机。诗人通过“步祷朱轮不用脂”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雨中行走,无需涂抹油脂以保护皮肤,侧面反映出雨水的频繁与持久。

最后,“采得歌谣腾黼座,笔端如画是流离。”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通过采集民间歌谣来反映百姓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诗人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雨水带来的影响。这里的“黼座”可能指的是朝廷或权力中心,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达民间的声音,引起上层的关注和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董其昌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詶刘燕及明二首(其一)

乍把琼枝恍旧游,平生左袒为刘侯。

即看竹素千秋事,能废江湖万古流。

鸥侣共依天上座,雁声孤□月中楼。

新诗大有牢骚语,翻耐高歌散旅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詶刘燕及明二首(其二)

青编数卷敌华林,腹笥居然写赋心。

自昔词坛憎百六,不妨天柱耸千寻。

龙文忽照干将曲,鹤唳今听谷水阴。

却笑安仁秋兴作,只伤留滞宦情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其一)

东朝联事步清尘,牢落灵光亦主臣。

奉诏偶然因旧学,趋班直讶著陈人。

纷纶津邸宾僚盛,詄荡天门羽翼新。

纵是枯桐蒙赏激,詶知恐异爨馀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其二)

素衣端合避京尘,留滞繇来说史臣。

敢赋湘累愁帝子,但唫篱菊比皇人。

钟山猿鹤寻盟晚,泽国莼鲈发兴新。

为问陆沉成底事,征车生耳等劳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