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感事二首(其二)

一树红梅已半残,破裘也复敌春寒。

忍穷过日却差易,负愧终身良独难。

活火静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宽。

人生乐处君知否,万事当从心所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一棵红梅已经凋零大半,破旧的皮袄也无法抵挡春寒。
忍受贫穷度过日子虽然艰难,但一生背负愧疚更是难以承受。
静静地观察着柴火煮沸茶鼎,清澈的泉水自然地注入研磨池中。
你可知道人生的快乐在哪里?一切应顺从内心的安宁。

注释

一树红梅:形容一棵梅花树。
半残:凋零大半。
破裘:破旧的皮袄。
敌:抵挡。
春寒:春天的寒冷。
忍穷:忍受贫穷。
过日:度过日子。
差易:较为容易。
负愧:背负愧疚。
良独难:非常困难。
活火:燃烧的柴火。
茶鼎:煮茶的器皿。
熟:煮沸。
清泉:清澈的泉水。
研池:研磨池。
人生乐处:人生的快乐之处。
君知否:你知道吗。
万事:一切事情。
心所安:内心的安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初春感事二首(其二)》中的一段,主要描绘了诗人初春时节的感受和生活状态。首句“一树红梅已半残”描绘了梅花凋零的景象,暗示春天的到来但又带着一丝凄凉。接着,“破裘也复敌春寒”写出了诗人穿着破旧的皮衣抵御春寒,流露出生活的艰辛。

“忍穷过日却差易,负愧终身良独难”表达了诗人对于贫困生活的坚韧态度,虽然日子艰难,但忍受贫困相对容易,然而内心的愧疚和遗憾却是长久难以消除的。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坚韧性格和深沉的情感。

“活火静看茶鼎熟,清泉自注研池宽”通过煮茶的细节,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方式,即使在困苦中也能找到乐趣,享受简单的宁静。最后,“人生乐处君知否,万事当从心所安”点明主题,诗人认为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安宁,无论外在环境如何,都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陆游独特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初春遣兴

闲愁长与病相依,晨起梳头感发稀。

春事鼎来风更恶,晨光已满雪犹飞。

江梅有恨论年别,旅雁无情计日归。

剩欲湖边踏青去,凭谁为解乱书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初春遣兴三首(其一)

烂熟思来怕热官,退飞心地喜轻安。

舍鱼正可取熊掌,食肉何须知马肝。

放眼柳梢初暗动,褪花梅子已微酸。

典衣剩作江头醉,莫谓天涯苦鲜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初春遣兴三首(其二)

大隐悠悠未弃官,俸钱虽薄却心安。

人方得意矜蜗角,天岂使予为鼠肝。

佳日剧棋忘旅恨,短衣驰射压儒酸。

小桃杨柳争时节,载酒江头罄一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初秋四首(其二)

藉草沾衣露,沿溪掠面风。

桐凋无茂绿,莲老有疏红。

小彴攲危度,邻园曲折通。

新秋得强健,一笑莫匆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