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

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深秋中蟋蟀的鸣声已经急促了,单衣已无法抵挡寒意,准备添加厚重的衣服。
寒雨孤灯坐落于高大的馆舍,急促的秋雨声中传来一阵稀疏的钟声。
以佛法调理自己,灭除诸妄心恶念,又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兼学道家之言。
黎昕、裴迪二友眷顾我的隐居处,我自己只觉得心里有愧。

注释

黎拾遗昕(xīn):即黎昕,其人不详拾遣,官名,有左右拾遗,专掌讽谏。
裴(péi)秀才迪:即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见过:来访。
促织:即蟋蟀,也叫蛐蛐儿。
轻衣:单衣。
行:将,将要。
向:底本注:“刘本作‘尚’。
”重:重衣。
高馆:高大的馆舍。
疏钟:稀疏的钟声。
白法:释家以恶法为黑法,以善法为白法。
狂象:比喻妄心狂迷。
玄言:深奥玄妙的言论,指探讨老庄玄理的谈论。
老龙:传说中的圣者老龙吉。
顾:光顾。
蓬径:长满野草的小路。
求羊:求仲、羊仲。
此处以二仲代指黎昕、裴迪二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在深秋之夜,独自面对连绵秋雨的静谧场景。开篇“促织鸣已急”两字,透露出一种紧迫感,似乎时间不待人,而“轻衣行向重”则显示出诗人对寒冷天气的适应与无奈。

接着,“寒灯坐高馆”一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安静的氛围,诗人的身心似乎都浸泡在这份寂寞之中。紧随其后的“秋雨闻疏钟”,则让人联想到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节律。

在后半首,诗人通过“白法调狂象”与“玄言问老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神秘而富有寓意的语言,既可解为诗人对于知识、智慧的追求,也可能暗示着他对世事的看法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最后,“何人顾蓬径”一句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似乎诗人在寻觅着某种精神上的慰藉,而“空愧求羊踪”则是一种自嘲与幽默,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事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差距。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孤独又深邃的思考空间。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

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

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

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綵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

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

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上张令公

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

步檐青琐闼,方幰画轮车。

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

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

从兹罢角抵,且复幸储胥。

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

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

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

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

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

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

手巾花氎净,香帔稻畦成。

闻道邀同舍,相期宿化城。

安知不来往,翻得似无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