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寓居

寓居无不在天涯,莫恨秦关道路赊。

缭绕城边山是蜀,弯环门外水名巴。

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

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无论我寓居何处,都仿佛在天涯海角,不必遗憾秦国的路途遥远。
环绕城边的是蜀地的山峦,门外弯曲的水流名叫巴江。
宴会结束,客人们卷起坐席离去,只剩下马儿在夕阳下嘶鸣。
忽然传来一声金磬声,是从古松林旁边的僧院传来的。

注释

寓居:居住。
无不在天涯:不论在哪里。
秦关:秦国的关隘。
道路赊:路途遥远。
缭绕:环绕。
城边:城市周围。
山是蜀:山属于蜀地。
弯环门外:门外弯曲。
水名巴:水流名为巴江。
黄头:指马。
卷席:卷起坐席。
宾初散:宾客刚散去。
白鼻:白色的马鼻子。
嘶风:在风中嘶鸣。
日欲斜:太阳即将落山。
一声金磬:一声金属磬声。
发:发出。
古松:古老的松树。
南畔:南边。
僧家:僧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蜀地(今四川一带)寓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寓居无不在天涯”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朋友所处之地仿佛与天边相接,给人以遥远而不可及的感觉。紧接着,“莫恨秦关道路赊”则是对这位远方友人的安慰,劝他不要因为路途遥远而感到悲伤。

“缭绕城边山是蜀,弯环门外水名巴”两句具体描绘了朋友寓居之地的自然景观。蜀地(今四川一带)的山峦连绵,而巴水(即嘉陵江)则在城外弯曲流淌,营造出一个生动而富有特色的地域特色。

“黄头卷席宾初散,白鼻嘶风日欲斜”两句写出了朋友生活的点滴。黄头鸟儿开始在席上嬉戏,而白鼻牛则在微弱的阳光下发出嘶鸣声,日光西斜,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活的平淡。

最后,“何处一声金磬发,古松南畔有僧家”两句则是对朋友寓居环境中宗教氛围的一种描绘。一声清脆的钟声响起,让人不禁寻找声音的来源,而在古老的松树旁边,有一座僧人的家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细节的精美刻画,展现了朋友寓居地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深情思念。

收录诗词(36)

唐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李少府别业

寻得仙家不姓梅,马嘶人语出尘埃。

竹和庭上春烟动,花带溪头晓露开。

绕岸白云终日在,傍松黄鹤有时来。

何年亦作围棋伴,一到松间醉一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杨山人隐居

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

绿缀沿岩草,红飘落水花。

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

往往溪边坐,持竿到日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题郑处士隐居

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

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青城山范贤观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

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

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撚新丹。

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