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忽见雪片居此七年未尝见也

寒色遽如许,神清瘦不禁。

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

斯须忽复变,玉片堕前林。

风劲势回旋,飘零蔽遥岑。

落此炎瘴地,七年到于今。

不见六花飞,况闻寒玉音。

今年盈尺瑞,天以慰吾心。

呼儿具杯盘,开樽须满斟。

更制白雪辞,入我绿绮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寒冷的颜色竟如此强烈,神志清明却难以抵挡这寒意。
瓦檐上的滴水声清脆刺耳,像珍珠般滚落,打湿了衣襟。
片刻间景色又变换,如同玉片从前方树林落下。
强劲的风吹过,使得落下的雪花在空中回旋,飘落在远方的山岭上。
我已落入这炎热的瘴气之地,已经七年了。
从未见过雪花飞舞,更别提听到寒冷玉石般的乐音。
今年竟然有尺余厚的瑞雪降临,老天仿佛以此安慰我的心灵。
唤来孩子准备酒菜,斟满酒杯是必须的。
还要谱写新的《白雪歌》,弹奏在我的绿绮琴上。

注释

寒色:寒冷的颜色。
遽:突然。
神清:神志清明。
瓦沟:屋檐的水沟。
磔索:清脆的声音。
珠琲:比喻滴水。
斯须:片刻。
玉片:比喻雪花。
堕:落下。
风劲:强劲的风。
遥岑:远方的山岭。
炎瘴地:炎热的瘴气之地。
六花:雪花。
寒玉音:寒冷的乐音。
盈尺瑞:尺余厚的瑞雪。
慰:安慰。
呼儿:唤来孩子。
开樽:斟满酒杯。
白雪辞:《白雪歌》。
绿绮琴:古琴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景。开篇“寒色遽如许,神清瘦不禁”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初冬的寒冷气氛和雪花纷飞的奇丽景象。“瓦沟声磔索,珠琲乱衣襟”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落在屋檐、衣襟上的声音和情景,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捕捉。

“斯须忽复变,玉片堕前林”写出了雪花飘落后即刻变化的场景,以及它们如玉般纯洁地覆盖在树林之中。“风劲势回旋,飘零蔽遥岑”则描绘了雪与风交织出的动态美,雪花随风舞动,似乎要将远处的小山丘也覆盖。

“落此炎瘴地,七年到于今。不见六花飞,况闻寒玉音”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罕见雪景的喜悦和珍惜之情。这是他七年未曾目睹的美丽景象,且与往日所见不同,因而格外珍贵。

“今年盈尺瑞,天以慰吾心”两句传达了诗人对这场雪中蕴含吉祥信息的感受,似乎是上天为了安慰他的心灵而赐予此等美景。

最后,“呼儿具杯盘,开樽须满斟。更制白雪辞,入我绿绮琴”则展现了诗人在这场雪中与家人共享美酒,并以此为题材创作音乐的意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罕见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喜悦,以及在这份喜悦中寻求精神慰藉的一种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九日杂兴(其二)

物理情不齐,人生各有好。

所好傥不获,亦各骋奇巧。

浅者不及门,深者入堂奥。

名利工欺人,市朝徒胶胶。

所得无几何,舌焦唇亦燥。

其间狭劣者,不售辄复躁。

亦有操金珠,侯门致私祷。

葡萄得凉州,所求辄复效。

舐痔或尝粪,车服夸新好。

吾唯戒妻奴,酒熟宜予告。

形式: 古风

十九日杂兴(其一)

不是南方热,爱此有永日。

人事断经过,萧然空一室。

风惊窗外竹,声如清庙瑟。

西塘荷已花,北户枣亦实。

仕途非所长,进寸辄退尺。

所以入市朝,愁苦甘首疾。

谪来已九年,底事无忧色。

山林兴甚长,湖海情何极。

形式: 古风

十二日出城见隔江茅舍可爱

茅屋临江上,四面惟柴荆。

绿阴绕篱落,窗几一以明。

门前滩水急,日与白鸥盟。

不知何隐士,居此复何营。

朝来四山碧,晚际沙鸟鸣。

棋声度竹静,江深琴调清。

终携一尊酒,造门相对倾。

心期羲皇上,安用知姓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十二月二十四夜赋梅花

我来岭下已七年,梅花日日斗清妍。

诗才有限思无尽,空把花枝叹晚烟。

颇怪此花岚瘴里,独抱高洁何娟娟。

苦如灵均佩兰芷,远如元亮当醉眠。

真香秀色看不足,雪花冰霰相后先。

平生明明复皦皦,一嗅霜蕊知其天。

固安冷落甘蛮蜑,不务轻举巢神仙。

他年若许中原去,携汝同住西湖边。

更寻和靖庙何许,相与澹泊春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