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四)濯缨庵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

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

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

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濯缨庵的静谧生活的欣赏和自我超脱的情境。首句"临池濯足惜泉清",诗人以洗脚于清澈泉水中起兴,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内心的洁净追求。"缨上无尘且强名",暗示诗人已去除世俗的尘埃,淡泊名利,自得其乐。

"横木为桥便独往",简陋的木桥连接着庵内外,体现了诗人独自漫步的闲适和随性。"结茅依岛类天成",庵舍仿佛天然生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质朴而和谐的意境。

"往还渐少人谁识",写出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但无人识其真意,反而增添了孤独的韵味。"寝食无为身转轻",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生活简单,精神世界因此变得轻松。

最后两句"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诗人自比为隐居的朱处士,享受垂钓的乐趣,无人分享他的志向和经历,流露出一种孤寂又自得其乐的隐逸情怀。

整体来看,苏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居画面,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王定国寄刘贡父

度岭当年惜远行,过淮今日似前生。

留连秋思江侵海,摇荡春心花满城。

欲寄尺书慵把笔,偶闻佳句独含情。

何时复看清虚会,醉听秦筝促柱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王适新葺小室

向日堂东一室存,竹为窗壁席为门。

心如白月光长照,气结丹砂体自温。

饭软莫嫌红米贱,酒香故取泼醅浑。

他年一笑同谁说,伴我三年江上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泛清河

南北无多水,崎岖未舍船。

何时好霖雨,是处有通川。

坟垄看书卷,兴亡指道边。

苍茫半秋草,犹复较愚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将至桃园阻浅且风不得进

卷帆倚棹浅河津,忆泛长江步步新。

未免生涯寄风浪,不堪舟楫委埃尘。

往来欲就沙囊堰,深浅时看举策频。

一望云霓百忧集,应思平地隐居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