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注释

黄云:指边塞之云。
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
萧萧:马嘶声。
茄:胡笳。
落碎花:灯花掉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日的画面。"黄云紫塞三千里"展现了辽阔的边疆景色,黄沙与紫色的关塞连绵不断,空间广阔。"女墙西畔啼乌起"则以乌鸦的啼叫增添了荒凉与寂寥之感,暗示了战后的凄清。"落日万山寒",夕阳西下,映照在寒冷的群山上,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冷寂的氛围。

"萧萧猎马还"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动态,猎马归来的马蹄声在秋风中回荡,显得孤独而凄凉。"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两句,通过听不见的胡笳声和漆黑的夜色,渲染了空旷的城池和深沉的哀愁。最后,"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回到,只有昏暗的残灯下,灯花破碎,更显离愁别绪。

整体来看,这首《菩萨蛮》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婉约风格和深沉的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只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朔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