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姚绶所作的《答王公佩见寄》。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远方友人的寄赠,内心思绪万千,既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深深思考。
首句“池上绿阴肥”,描绘了一幅夏日池塘边绿树成荫的画面,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整首诗营造了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天涯客赋归”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心境——他是一位远离家乡的旅人,此刻正因友人的寄赠而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心随流水远,迹与故人违。”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心境比作随流水远去,无法回到过去,同时也表达了与故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聚的遗憾。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深沉又细腻,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千里复万里,斑衣当锦衣。”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诗人看来,即使相隔千里万里,斑衣(古代孝子的服饰)也胜过锦衣(华丽的衣服),这表达了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眷恋。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可能面临着某种困境或抉择,需要在亲情与个人追求之间做出选择。
最后,“终焉林下梦,不逐五云飞。”这两句诗以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态度。林下的梦,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和追求;而不逐五云飞,则意味着他不会盲目追逐名利,而是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内心的世界。整首诗在深情与理智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亲情以及个人追求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智慧与坚持。